曾国藩确实跟普通人没多大差别,也是一身毛病。但他能够诚实承认,真心改正,这又是普通人所不及的。
他爹让他节欲、节劳、节饮食说得对不对?曾国藩是不是真有那些事? 在曾国藩日记里,确实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围观调戏朋友貌美小妾,记录于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的一篇日记里,并忏悔之。但接着,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他又不检点的调戏了朋友家的两个绝色歌姬。
再来看节劳和节饮食。曾国藩当时是文学青年,经常和一帮朋友在一起吃饭,谈美女,三日一小会,五日一大会,劳力费神,但他乐此不疲。熬夜喝酒聊天,小日子过的爽,晚上接着忏悔……
有句鸡汤文,叫我们所有愤怒的源头都是自己的无能。无法自控的曾国藩脾气也不大好。作为有大志向的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沉迷酒色,肆意发火,一直这样下去,他怎么可能成为国之栋梁呢?
他在日记里说: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小子读之,悚然!…然后开始骂自己禽兽。
禽兽不如的曾国藩再次向命运发出了挑战!他痛下决心,给自己立了一个三戒的戒条。第一戒多言,第二戒怒,第三戒忮求(嫉妒贪求)。戒色是其中的小条目。
虽然定下好多戒条,他仍控制不住自己…
不过,这时他好学的优点帮了他,他把自己的缺点说给别人听,求教怎样才能改正。
他拜了两位理学大师为师,一位叫唐鉴,一位叫倭仁。倭仁教给曾国藩两个方法,一个是记日记。人最容易原谅自己,最不容易原谅别人。真正的勇气是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记下来,每天都看看,这样就可以慢慢改正。
曾国藩学习这个方法,真的每天把自己的糗事都记在日记里,而且坚持了一生。他死的前一天,眼睛都看不见了还在记,一生都在反省自励。
倭仁教给他的第二个方法是要敬,要慎独。敬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慎独就是不光在人前要做君子,在人后也要做君子。
曾国藩学到这两个方法如获至宝,刻苦勉励自己,遵照实习,日记写得特别好。但问题是,你写下自己的错,未必能换来自己的对…
曾国藩日记有言: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至不如禽兽。
这时,倭仁的老师唐鉴,终于隆重登场,给出了杀手锏。此法只有一个字,可操作性非常强。什么字呢?静。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最是静字工夫要紧。你的问题就是浮躁,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个问题,静下来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地改过。
曾国藩听了有如醍醐灌顶,过了不久,他的面貌焕然一新。
曾国藩具体怎么做的?第一是养成静坐的习惯。第二是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他在日记里说,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就是说,关键是要培养心静的素质。静坐时易静,碰到事时也要静,不管什么事,心先静下来,要有一股淡定从容的气质。他有句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十七世纪,荷兰有个年轻人,很小就死了父亲,家里很贫困,只读过几年书,长大后跟人当学徒。后来,他的家乡代尔夫特市政厅招聘看门人,这是社会地位低、工资低的工作,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他却去应聘并当上看门人,在这个位置上整整做了几十年。他被人认为不思进取,被人看不起,没人尊重他,还常受人侮辱。但碰到这些事他总淡然一笑,从来不放在心上,对窘迫的生活环境也从不抱怨。碰到难过的事,人们要忍一忍才能过去,他不用忍就能过去。他全部心思都在另外一件事上,他有一个爱好,喜欢磨镜片,磨放大镜。磨镜片非常难,以前都是手工水磨,是真功夫。极安静、极淡泊的人才能做好。大概世上没有人比此人更安静淡定,几十年耐心地磨放大镜。磨来磨去,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显微镜。他就是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从从容容、安安静静做看门人几十年,一生磨了五百多个显微镜片,做了四百多种显微镜,其中有九种现在还在用。他还开辟了整个微生物领域,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微生物形态。他晚年时,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荣誉科学家、荣誉会员称号。荷兰女王亲自到代尔夫特小镇上去拜访他。静下来不仅能有大学问、大成就,而且还能养生,列文虎克一直活了九十多岁。有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一如既往地从容安静,什么话都没说,把自己磨镜片的手举起来,在记者面前晃了一下,这就是他的答案。安静地守住时光,打磨岁月,就可以创造人生的价值。所以很多人喜欢一句话:把简单做到纯粹,自然有人生的成就。当然,这首先就是要能安静下来。
了解了曾国藩先生的经历,反观廖凡先生的经历,他们有共通之处。首先,都对自己性格处事上的缺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下决心,用行动去改,曾国藩是每日日记反思,而廖凡先生,则有自己的功过格,每日结束,都会置香案,向上天汇报今天一天的得失功过。其次,曾国藩是用静坐的方法达到去除浮躁,静心生活的目的。廖凡先生则是用持诵准提咒的方法,用持咒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再次,他们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曾国藩有大理想,要成国之栋梁,廖凡先生也有自己的愿望。他们有目标,能改过,又能静下心来心无杂念的去努力。另外,公门好修福,曾国藩一生清廉正直,为百姓谋福,不贪不占,去世的时候,家中连葬礼的钱都拿不出,他在公门积德。而廖凡先生每次发愿都会说要做善事多少,最后完成还愿。他们又都是不断奉献自己,积累福德的人。曾国藩终成一代名相,而袁廖凡改变了无官、早死、无子的命运(这里面或许有佛力加持)。
正如云谷禅师所说:凡人未能达到无心,外不执着于一切事物的相状,内不因此而动心念。若外面不会被物欲六尘即声、香、色、味、触、法六尘所诱惑,内心不起贪、嗔、痴的三毒妄念,即可了悟本性,不入轮回了。若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和数理的范围,在六道轮回之中,安得算不定你。
曾国藩虽未有虔诚的信仰宗教,但他却不知不觉走上了自己人生的修行路。而我之前的失败经历,参照曾国藩、廖凡先生,其实,是未做到心静、反思与成功的自我修正,也未曾给旁人社会做什么贡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