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须生,一个孩子以后长大多孤单的。”婆婆坐在沙发上微怒。
“孩子,我们想再想想,经济上也不是很宽裕。”苏月望着婆婆低声说。
“想想,有什么好想的。就这么定了。”婆婆望着锦辉和苏月说道。
“我们觉得现在养一个小宝就挺好的——”锦辉被母亲瞪了一眼也不再说话。
苏月轻叹一口气转身回了房间。
苏月和锦辉两个人每月的薪水加起来,还完房贷车贷,留下吃穿用度,刚好养一个小宝,倘若要再添一个孩子两个人便会很吃力。
锦辉是孝顺的,母亲的决定即使不情愿也还是会去做。
半年后,苏月还是怀孕了,跟喜出望外的婆婆比起来,苏月显得格外低落了。
怀孕第五周的时候,苏月不知为何见了红,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保不住了,便做掉了。
婆婆知道了,责怪苏月不懂事故意流掉孩子,苏月随口说了一句”您能不说了吗?“
婆婆怒从中来,“我是你婆婆,怎么就不能说了。”
锦辉在一旁,无可奈何,苏月坐在沙发上伤心的哭了。
要不要二胎本是苏月和锦辉两个人的事情,然而苏月的婆婆却强硬的替二人做了决定,看似是“为了你好”实则是缺乏界限感。
现在很多的长辈在“我是你xxx,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的论断里命令式的给着建议。
就像苏月的婆婆,她越俎代庖地替苏月和锦辉做了生不生二胎的决定,这种界限感的缺失却被她看成是应该的。
或者我们可以说,苏月的婆婆侵入了苏月和锦辉的界限,锦辉的界限感也早已在母亲的关怀和“为了你好”中缺失了,所以锦辉即使不情愿也习惯了,苏月不同,这种侵入让她痛苦。
没有界限的关爱,终归会产生痛苦,导致糟糕的关系。
2.
《我的前半生》里,被闺蜜唐晶从离婚的失魂落魄中解救出来的罗子君最终爱上了更优秀的贺涵。
不少人三观正的去批评罗子君的忘恩负义,或者责备贺涵是“渣男中的战斗机”。
当唐晶一次又一次把贺涵遣去照顾罗子君的时候,这样的结果本就是可以预料的。
唐晶和罗子君之间的界限感是很模糊的。
罗子君怀疑陈俊生出轨,分分钟打电话让工作中忙碌的唐晶帮她查。
这里唐晶没有拒绝,泰然接受了罗子君的无界限。
罗子君坐地铁被挤掉了鞋子,打电话让唐晶去接她,而此时不方便的唐晶将这种无界限转接给了贺涵。
倘若仅此一次不过是帮助而已,可是从后来的送饭、做饭、培训、接送儿子等等一系列的照顾,乃至唐晶去香港的托付,贺涵对于罗子君的照拂,远远超出了闺蜜男友的界限。
从某种程度来说,唐晶的无界限,罗子君的不客气,促成了罗子君和贺涵的“暗”相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你与别人的关系多么亲密,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度介入别人的生活。
——凌岚
小时候我们会在两个人同坐的课桌上划上一条三八线,以此告诉对方,那条线是不能越的,倘若越了,自己便会采取“惩罚措施”。
可是,当我们面对子女、父母、爱人的时候却常常会忽略了那条“三八线”。
每一种关系里都是需要界限的,这种界限不只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对关系的保护,这也是和谐关系的基础。
3.
林曦在一家地产公司做行政前台,每天的工作除了前台接待便是日常考勤报表的汇总整理。
可是采购部、财务部等常常图方便让林曦帮他们部门下楼寄东西买咖啡等等,以至于林蕾的报表整理工作常常在下班时才能做,
日子久了,林曦便成了下班之前完不成本职工作的老好人。
同期来的其他同事转了正,林曦收到的结果却是试用期不合格。
公司HR给的考核结果是拖拉、经常不能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内容,因此考核不合格。
她解释自己经常需要帮同事,却被反问一句,“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
林曦最终因为试用期不合格被辞退。
觉得受了委屈的林曦在工作中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感,不会说不,不懂拒绝,倘若她明白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工作之间的界限,恰当拒绝,便会是另一种结果。
4.
界限感,是人际交往中的红线,这条红线也是人际交往的生命线。
《欢乐颂2》里的安迪是有着清晰界限感的典范,她面对包太太几次想要进入自己工作聚餐场所的处理便能说明。
当我们自己有了清晰的界限感,便也能接受别人的不同,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当我们有了清晰的界限感,便能勇敢拒绝那些超出界限的要求,也能顾及且不逾越别人的界限,这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长久之计。
社会心理学提出四种人际距离,即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这种人际交往中空间上的距离类似于界碑的作用,然而人际交往中的界限感不仅仅指空间上的距离,也包括心理的距离。
社会心理学将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称为自我暴露。
这种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的探测器。
我们对于陌生人和闺蜜、家人自我开放的程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是一种界限。
不同的人际关系便有不同的边界,在不同人际交往中保持不同的该有的人际距离,这使我们觉得安全。
倘若在家庭关系中每个人都保持着该有的界限感,便也能减少许多的矛盾和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