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画画只不过是孩子拿笔照着临摹,模仿象的程度来决定绘画水平。
读了杨之光先生的《TCT阳光雨露少儿美术课程》一书,发现固有的观念大错特错。
一打开书,给我们展现了两种不一样的思维模式 ,一个是苹果习惯切法切,另一种是新方式横着所绘画出来的形状对比。
其中有几幅让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孩子为奥运会设计的鞋子与碗筷,一个是小孩画的大象床。他主张将孩子平面画做成实物变3D立体,摆放在房间餐厅,做成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独特且精美。
另外还有一些实物的反面思考。一说起画房子,大部分小孩第一反应是:三角形的顶,四方形的底部,内置田字形的窗户。天空是蓝色的,太阳公公红色,小鸟飞翔在云朵里,千篇一律。那么我们能否激发孩子的创新?书中将着重讲美术教育中的系统思考,并列举了一些小事例:
1.奇异梦想,请孩子们画出-他的脑子里面是什么。
2.两个小转盘的自由组合,每个转盘里有8幅画,外面转盘有8幅画,重叠一结合就形成了64种。
3.鞋子,雨伞等家具物品大联想,抛开现有的功能,想想他们还能有什么功能呢?
4.逆向思维,树上除了果子和树叶,还会长什么?
5.字母与物品结合,你觉得字母长的像什么,并进行类比。
6.移花接木法,将杂志等剪切并自由粘贴成独特的画作。
7.自我设计,解决问题,比如为灾区孩子设计一个不会倒的房子。
另外连我们平时认为应当仿真要求比较高的素描,杨先生也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自己边想边画。例如这种作品
TCT的英文全称是training of creative thinking,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无限的。照着画的应试思维教育僵化,单凭着复制,这仅仅是在抄袭作者原创。我们总是像外发现,而不知道真正的宝石藏于自己脑中。
杨之光与在北美的女儿一致认为国内少儿创意基础教育还是一个空白,但却事关一个民族的文化未来孩子的绘画不单单是提升审美与修养,还有开发他的创造性。仅有知识,绘画技能是不够的,绘图无灵感无题材时,作品是不够打动人心的。儿童绘画并且培养职业技能,而是让创意成为终生品格。于是他们回国创办了杨之光艺术学校,主要的城市是广州与上海。
这让我关联到一位非常喜欢的漫画家Tango,他坚持每日一画,可以在微博上看到他的作品。总能从他简单的两三笔画中找到笑点,稿件设计并不复杂的,可你看后大呼,他是怎么想到的如此诙谐。因为是原创,很受年轻人喜欢,并且在美国纽约进行了多次展览。
除了绘画,建筑也极需要创新。最近去了几个不错的空间,一个是苏州诚品书店,一个是喜马拉雅远景2116。置于其中,即使什么也不做,在里面呆呆就很幸福,心中萌生冲动--与人分享这一空间。这些朴素而现代的构建来源于设计师们细致观察,天马行空想象。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与绘画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创新的东西写给读者看,读者知识已经固化,他们需要新的视觉与感觉冲击,也只有先锋艺术与联想性、抽象性思维,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百度时才发现杨之光先生2016年已去逝了,了解当代社会的实质亟需,他对美术教育的前瞻性让我对这位逝去的老先生无比的敬意,当然从中我学习到的是灵活的思考,鼓励身边的孩子们自由表达。因为我意识到了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创意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