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的让你来不及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晃就老了。
昨下午,跟儿子逛到世纪百货那儿时,路边有人递过来一页宣传单:“咦,老家的饺子!”抬头看了一眼发传单的人,一个三十四五岁的小伙子,西装革履,衣帽整洁,正满面笑容的跟顾客说:“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品尝一下,绝对正宗。就在前面五十米处,咱们自己家种的菜,自己家磨的面,自己家养的猪,自己手工包的饺子,保证原汁原味,绝对绿色!”瞅瞅他,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
熙熙攘攘的人都慢慢散去,我也喊着儿子走。这时,身后传来一句:“您是xxx老师吗?”我扭头看了看他:“你认识我?”他高兴的说:“怎么会不认识?我是张月成啊,您不记得了?就在咱们镇那个后山村里,我二年级,我弟弟一年级,您教过我们啊!”再仔细看看他,想起来了:家里弟兄两个,父亲常年有病,卧床不起,家里就靠他妈妈每天下地劳作,拿粮食换钱供他弟俩读书,是村里的低保户。
我随即笑道:“嗨,你们都长成大人了,都二十五六年没见过了,我都不认识了!你在这开的饭店吗?离家可不近哪?”“是啊,是啊,都干六七年了,生意还行,就是位置偏,现在更难干,我们得出来宣传宣传,把服务提高!”他笑嘻嘻的解释。
“不错,不错,好好干。现在生意不好做,能够招揽到顾客,饮食业还是能凑合干的。”他点点头:“就是的,我跟弟弟合伙开的。我俩都没上高中,初中毕业就出来了,到处给人打工,学了这点手艺,现在他是大厨,我管生意,经营的还不错!把我妈也带出来了,帮陈帮衬我们!”看他自信的笑容,我蓦然也挺开心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能够从那个十里八里没住户的偏僻山沟走出来,真的不容易。随后,又聊了几句,他盛情邀请我去他店里,我婉言谢绝,带孩子跟他道别。
走过来挺远了,儿子悄悄问:“你教过他?”我自豪的说:“是啊。那年我才十七岁,干的民办教师,在他们那个村子里干了两年呢,教的他。后来就到乡里中心小学去了,那个时候人们都穷,条件差,穿衣补布丁,做饭用柴火,照明有时还用煤油灯呢!他们能出来,真是不容易!”
儿子愣了一下,表示不知道煤油灯为何物,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柴火,衣服为什么还要补?破了不就扔了吗?
但他还是发扬了不耻下问:“我怎么不知道你当过老师啊?”我尴尬的笑笑,叹了口气:“你们这代人没吃过苦,根本不懂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他们村子在深山里头,各家各户住的都相距挺远,很分散,学校就建在中心地带,有五六十个孩子,只三位老师,都嫌条件差,没人干老师。我那个时候初中毕业,你外公外婆说没钱不让上学了,呆在家里快一年了,除了帮他们干活,没有正经事,后来教办招老师,我去参加了考试,被录用了,就被派到那里教学去了,很受罪的两年啊。虽然我也干了七八年了,成绩也不错的,但是教育系统整改,裁掉编外民办教师,妈妈年龄跟教龄够不着标准,就提前两年辞职,才去学的电脑打字复印。也不是什么大事,说它干啥!”他听听,似乎觉得天方夜谭,不能理解,也就不再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那个时候,学生上学还是得交学费呢?张月成家真的挺穷的,每次开学的时候,他弟俩老是交在最后,他妈妈总是一拖再拖,给孩子的作业本都是人家用过不用的,他们反过来再用背面的。因为家里条件差,他们穿的衣服老是布丁摞布丁。夏天还好点,冬天到学校,他们老是冻的哆哆嗦嗦的。学校也尽量照顾他们,减免他们的费用,但是也无法解决他们诸多问题,因为大家都穷。幸好的是,他们身体好,不像现在孩子三天两头感冒。
他们俩,因为父亲根本没有劳动力,就承担了家里很多的劳动,早上,上学的时候,一个帮妈妈喂猪,一个把牛赶到没有庄稼的山上,俩人才一块去上学。
学校建在村委会的地方,介于这个村子的中心位置,离他家比较远。他们俩要翻一座山,走四五里路才能到学校,中午不能回家,就在学校伙上吃顿糁子饭,就着从家里拿的酸黄菜吃。因为孩子们都距家远,下午放学时间早,他俩就在回家的路上,跑到山上找牛,再给猪薅一篮子草回家,天天都是如此。
慨叹时间过得真快,慨叹这二十多年人们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已不再局限于牛耕田、人挖地、吃着红薯想着米的年代,都在跟着时代进步。记忆中,懵懵懂懂的年纪里,有些亦如在昨天,有些如过往云烟消散不见。
“真不错,能够出来,还能过上现在的生活,这弟俩估计没少吃苦!”不知不觉想的远了,还有点怀念那个时候人们的单纯,人们的勤劳和热情!
时间真的太快了,不觉着我已半截入土了,那些年的那些努力却是生命中最没负担的快乐,虽苦心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