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我是不信的!
我觉得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在孩子还不能拥有完全的自我意识之前,这张白纸已经在亲人,学校潜移默化中被动的拥有了他的一些底色。而父母在这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吃喝拉撒睡除去不说,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感知就是来源于父母。在网络上看到这个视频截图:
这句在他变得更冷漠之前,深深的触动了我。现在的时代,不要说什么5岁孩子玩iPad,我见过3岁的孩子都会玩手机了,非常麻利,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有个比较亲的阿姨,有一阵子我经常去她家蹭饭,她的孩子小辰10岁了,现在的孩子家长都会给孩子配个手机方便联系,他从一回家就窝在沙发上面,没跟我们打过一声招呼就算了,阿姨叫他吃饭他也不吃,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手指在按键上飞快的按着,不时冒出几句粗话,我看着阿姨趁他手上有一点点空闲的时候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他还为要张嘴而影响他打游戏的速度而不悦的皱起眉头,我也是醉了。喂好了孩子,餐桌上的饭菜已经冷了,阿姨一口一口的吃完,她还有点胃病,我心疼的叫她热一下再吃,她说没时间了待会还要送他去上学,这么大的孩子她还不放心管接管送,哪怕学校就离我们一个马路而已,就因为她怕孩子玩手机游戏,顾不上看马路。
那一阵子我有意去引起小辰的注意,起初他也是忙着手机没空压根就没拿眼睛看我,我故意跟他玩同一个游戏,不懂得就问他,一来二去他跟我的话就多了起来,其实他也是懂得放下手机的,只是放下手机没有人跟他讲话啊 ,他妈忙于家务和看电视剧经常没空搭理他只会叫他好好读书,他爸常年出差没有回来。渐渐的他只能在手机里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归属,沉浸在手机里在那一刻他是不寂寞的。毕竟手机里的游戏最初也是他妈妈给他下载好的,给他娱乐一下,可以打发时间。渐渐他也就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起初是阿姨给他冷漠的背影,渐渐的他把冷漠的背影还给了她。孩子的心就是父母的镜子,只是孩子的没有那个意识,他不知道这个叫做冷漠,他以为这就是常态,毕竟父母留给他的就是冷漠的背影。
当我们用电子产品来代替自己去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怎么可能会无师自通的学会什么叫关心,爱护 与守护呢,冰冷机器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冷漠,而孩子的冷漠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刀,一刀一刀割伤父母的心,更可怕的是这还是无心而为。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下爱的种子才会收获爱。这是我一直坚信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豆芽发芽,梦想开花》,女孩的妈妈小学4年级就退学了,勉强识字。对于孩子在启蒙阶段提出种豆芽的想法时,她虽然也不懂得种豆芽,可是她陪伴的孩子一点一点去探索去发现豆芽发芽的原理,并且一一实践过去,最终满足了孩子的探知欲,故事的后续,孩子完成了学业,在瑞士进行研究工作,继续探索未知的神秘的世界。 如果妈妈把孩子的好奇心含含糊糊的搪塞过去,豆芽不会发芽,梦想最终会枯萎。
陪伴孩子,跟她一起发现世界的美好,丰富她的情感,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该做的事情。黄磊老师写的《月亮上的雪人》里多多喜欢爸爸做的雪人,她会和雪人聊天,说晚安,她赋予了雪人生命似的,多多爸爸也不会跟他说雪人不会说话,他保护着孩子的天真,哪怕后面雪化了,孩子也只当雪人回家了,末了孩子还当了一回感性的作家一脸神秘地对她爸爸说:“它在那儿,雪人躲在月亮上弹钢琴,它就睡在小鸟的翅膀旁边。”这是多么有爱的相处方式啊。我想不管过多久,多多想起那年的冬天,那都是关于雪人,关于月亮的一个美丽的故事,而她就是这个美丽故事的作者。
当我们有幸在孩子最纯真的时候赋予她情感的时候,不要做冰冷的刽子手抹杀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