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终于把自己给玩死了,国家也被犬戎给灭了。对于这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吕氏春秋》上记载的是击鼓,这个版本倒与《史记》版的很相似。反正都是最后犬戎真的攻打周朝的时候,诸侯们都不来了!而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说:“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而褒姒很可能是幽王在娶申后之前就已经进宫了,原因就是她和周幽王的儿子,伯服!他说:“伯字在古代是有老大这层意思的”。也就是说:伯服就是幽王的长子!所以,这段历史真实性很可能是幽王原本就想立褒姒为后的,只不过是因为褒姒出身低微,而幽王刚刚继位,又无法违背祖制,因为周
朝的后宫配置是有规定的,据《礼记》记载:天子的后宫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是三个夫人、九个嫔、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御妻。算起来,一共一百二十一个女人,而王后与三个夫人,必须是诸侯的女儿!所以周幽王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立了申侯的女儿为后和申后的儿子宜臼为太子。只是到了后来幽王可能觉得自己的位置巩固了,可以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于是,才导致宜臼逃回申国寻求保护,申侯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重获地位而有所动作。幽王发觉后立刻联系自己的叔叔姬友,让他带领郑国军队与王师一起讨伐申国,这才有了申侯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而这点在清华大学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当中也获得了印证!清华简在关于西周灭亡这段是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中倒是记载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的娘家,申国!而申侯是为了自保,同时也是想联合犬戎的实力逼迫周幽王重新复立自己的女儿为王后和自己的外孙宜臼为太子的。才联络犬戎部落,一起对付周幽王,西周也因此灭亡。刘国忠教授也对此有过质疑,认为《史记》中记载的烽火戏诸侯只是“小说家言”。
不管怎么说?西周到底还是灭亡了,中国历史上最气壮山河的春秋时代开始了!幽王死后,周朝立刻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申侯为主的诸侯他们在公元前771年拥立幽王的废太子姬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次年也就是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而另一派主要是以虢公翰为首的大臣认为宜臼是废太子,又害死了自己的亲爹,觉得他已经丧失了天子的继承权。于是,他们便在公元前770年拥立了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天子,这就是周携王(又称携惠王或称周惠王),建都
鄚阳城。在《古本竹书纪年》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幽王)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实。王师伐申。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携王,二王并立”。周朝由此进入了一段非常特殊的二王并立的历史时期。
那为什么这段历史在《史记》、《春秋》当中都不见记载呢?有人就推测了,可能是周平王命史官将此段历史给抹掉了!导致正统史书都没有记载周携王史事,同时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导致今人对西周末年从钜鹿到渤海湾一带地区势力全部空白。
周平王当年为了夺回自己的继承权,不惜与犬戎合作,出卖国家,同时又弑父杀弟。这本身就与周朝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了,真算的上数典忘祖的典型人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让人记载他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事实呢?最后就连讲究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孔子,在作《春秋》的时候也只能无奈的绝笔不提了。这倒不是孔子喜欢平王,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因为孔子是主张恢复周天子的统治权的!如果孔子他要把这些写进去,那对周天子的权威很有可能是摧毁性的,这对孔子来说,确实难以接受!而周平王很可能对这件事曾经下过严令:“谁敢传出去,杀无赦”!从此销毁了一切历史证据。幸好当时地处南蛮地区的荆楚史官和后期三家分晋而崛起的魏国史官,才分别在楚简《系年》及魏史《竹书纪年》当中有所提及。
说起周携王,他继位时已经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了,说白了就是不好控制啊!而且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期间,重新设立百官,重修鄚阳城,发行了“莫”字空首布货币,大力发展商业。他政令宽和,虽然对属下臣僚也是恩泽有加,但同时对犯了事的属下也绝不姑息!因此在他当政的二十一年里,他治理的境内各族和平发展,没有发生大的战事。这在当时那种诸侯为了争霸、不断的进行互相攻伐的时代,他能做到这点确实难得。我们再看看同时期的周平王,在他的治下,其支持者郑国、秦国、申国、晋国等为了争夺天下霸权,不断的进行互相攻伐,而周天子的权利逐渐的落到了诸侯的手里,同时周平王为此送出大批国土。比如: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的时候,秦文公因为勤王有功,平王就对秦文公说:谢谢您的帮助,我也没有什么可以答谢您的。您此次回去以后,整兵备战,杀退了犬戎部落,那块土地就是您的了!秦文公回去以后,果然照做了,不仅收回了犬戎霸占的西周的发家福地,同时把犬戎原来的地盘也给占了,从此一跃成为扩地千里的诸侯大国!同时郑国也在不断的侵蚀周边的国家。
而周携王因为有虢公翰以及诸侯们拥护,所以在外交上也有所建树。比如:在河北、山西一带他主动吸收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他们的人才,结好上古唐尧、虞舜遗族;南面交好楚国,北方结好燕国;在它的东方主动去联合齐国,西面与旧晋结盟,他的这些作为都得到了当时中原诸侯的一致拥护!而在战国楚简《系年》称周携王余臣为“惠王”,也说明楚国与这个王朝的友好交往。
由于周携王治理下的王朝日益强盛起来了,它的强大开始对当时想争霸天下的晋国形成了威胁。这个时候的晋文侯就开始谋划除掉携王了,公元前750年,晋文侯趁着周携王视察虢地的时候,以他非周王室正统的名义杀了他。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位爷不好控制,当时的诸侯都忙着去争夺更多的土地,你说:像携王这样的主子,诸侯们会容得下他吗?之前不杀他,是因为他对诸侯还有用,因为可以让他和平王互相攻伐,进一步削弱周王室。携王死了以后,晋文侯便得到了来自平王的嘉奖令,这就是周平王挥笔写下的《文侯之命》当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大概意思是说:“族父义和啊!您真是太伟大了,当初那个反贼他自立为王,侵占我王室的土地,是您彰显了您的先祖叔虞的德行,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您拯救了我。像您这样的前辈是值得敬重的,我真的很欣慰!”晋文侯也因为这道投名状,得到了周平王的信任。同时,居住在北方的各族也开始参与中原各族的争夺战当中,至此天下大乱,一发不可收拾,周王室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中兴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