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陈有西律师的微博让我想起了这件事。
陈有西律师的那条微博如下:
【一个上海女人在以色列:犹太人如何教育孩子】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 ,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
— — — — — — — — — — — — —以上,下面是我想说的故事 — — — — — — — — — — —
2003年初一第一个学期,河北小镇的某中学,那时候第一次住校,8人间。
一天晚上有4个室友忽然饿了要吃东西。(他们好像是偷偷溜出去上网,然后回来已经很晚。)
那个年代,那个小镇,没外卖,宿舍也出不去。学校是新建的,它四周那时候还一片荒芜。
我家人怕我在学校吃不好,会挨饿什么的,于是从家来的时候,往我的行李里屯了几包泡面。
他们没吃的,然后全宿舍找吃的。问到我的时候,我心想“我从家里运过去,花了自己的钱,费着自己劲,大晚上的,你们吃了我就没得吃”得等再回家的时候才有了,然后我就估么着每包泡面的价格加了一块到两块的价格卖给了他们。然后他们很爽快地就接受了价格,我心里很开心,我忽然想起自己还带了双汇那种火腿肠,也赶忙推销了下,又有两个人买了。我真的开心极了,忙收拾了钱。
他们本来想说要干吃的,我主动说要泡着比较好,还能吃点热的。于是主动做起了“售后服务”,他们自己的热水不够了,我还主动把热水贡献出来,帮忙他们泡起面来。我记得当时有个室友他自己也没带饭盒,就用那个暖壶盖套着泡面袋子泡的。霎时间宿舍面香满溢,我还蹭了两口。哈哈,期间和乐融融,边吃还边开了会儿卧谈会。
那个星期周末的时候,我回家以后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因为虽然知道自己加了价但却不知道究竟赚了多少,想问问究竟哪些面原价多少好知道自己那天晚上赚了多少。
我以为我母亲会说“啊呀,你个小兔崽子长本事了,还懂做买卖了啊!”没想到,我母亲听说以后笑容有点僵住,渐渐面露难色地说“啊呀,不就泡面,给人家吃就是了,咱别那么小气!”然后还跟我姥姥说,“他把给他带的泡面都卖给他舍友了”,没想到我姥姥也大呼“诶呀,几包泡面,孩子,听话,咱别学那么小气。”
我疑惑了,我心想,我室友也没嫌我小气啊,而且我费劲吧啦弄到学校的,他们吃了以后,我那一个星期都没得吃,为啥不能卖呢,那我不太委屈了(那时候还不懂亏这个字眼儿),而且,我很穷哎。不过当时虽然想到这些,但我家不许跟长辈顶嘴,可能会挨嘴巴,于是悻悻地答应着。
但当时就有种明确的感觉就是好像心里面有个房间的灯慢慢暗了,然后门慢慢关上,最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