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洞见|思考自己的思考

(以下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故事

不断重复地盖章,当然很无聊


前两周,我参加进行了热线团体学习。

"个案分析"是关于案主"想在日常生活工作想保持正念,但却做不到,因此陷入苦恼自责"的情况。

她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要在600多份文件上盖章,每份文件里有好几个内页都要盖,加起来近几千个章。

她想到"半天要盖几千个章",就觉得很枯燥无聊,然后会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正念。

于是她找旁边的同事一边聊天一边盖章,但是发现既无法专心地听同事说了什么,也无法专心盖章,还担心盖章盖错了地方更麻烦。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盲点
是因为当局者迷

咨询师之所以拿这个案例出来求助,是因为她觉得陪伴聆听案主的过程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找到问题的实质。

其实我在值班和接个案的时候,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

总是觉得被来访者的问题带着游花园,怎么也搞不清楚问题的脉络和实质。

但是督导一开始看到这个案例,有一种"案主逃避面对问题"的直觉。且不说这个直觉是否正确,因为需要继续与来访者一起探索了解。

但是很显然这种洞见是我没有而且很羡慕的。因为我觉得正是缺乏这种通过经验不断积累的洞察力,因此才容易被问题带走。

但是督导告诉我们,洞见并不是阻碍咨询深入的关键,盲点才是。

盲点会让我们陷入如迷一般的局里,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表面上看来,原来的咨询师把不能保持"正念"的问题,具体化了工作中"盖章"的事件,并且了解到案主当时烦躁、自责的感受。但还是没有深入到问题实质:为什么盖章会觉得烦躁自责。

图片发自简书App


督导给我们做了展示,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你觉得烦躁、自责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我把自己代入案主角色,答案是:觉得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浪费时间会让你感到烦躁自责吗?
因为我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我希望做更加有价值的事情。
——做更加有价值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是有用的人。
——所以成为有用的人很重要?为什么
因为小时候……

很显然,因为督导的一个提问,问题慢慢得以展开。

我自问,如果我是当时的咨询师,我可以问出这个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也觉得一个下午盖几千个章很无聊。

我认同了来访者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访者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当局者迷,犹如深陷迷宫,是受困于来访者/自己的问题,找不到出路。对于助人者的咨询者来说,就是一个盲点。

因此,盲点之所以成为盲点,是没有办法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当局者迷
因为无法觉察自己的思考

意识不到在思考,当然也就意识不到思考的局限。

当局者迷,迷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局限中。

蔡钰在得到《批判性性思维》中支出,

我们的思考自由度,受两件事限制。

第一是知识面局限。 例如,从未见过未听过苹果的人,很难相信有苹果的存在。

第二是思维方式局限。例如,如果你习惯了由上往下切苹果,就很难发现横着从侧面切,苹果的中心居然是五角星的形状。

知识面局限性好办,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海量吸收可以很快提升。

但破除思维局限却很难,在于我们很难觉察自己的思考,这大大限制了思考自由度。

为什么很难觉知自己的思考?最近一个事件让我体会很深:

有一天,一个朋友去我家做客。我们一起开车回家,我开车,他坐在副驾驶位上。

路上我的朋友"哇哇"不断:

"哇,这家网红餐厅原来在这!"

"哇,你们家附近居然有华德福的幼儿园,以后孩子上幼儿园可方便了!"

"哇,你们家小区楼下居然还有这种植物,这种花可少见。"

……

一路下来,我不禁有个疑问:怎么每天我回家那么无聊,他却可以那么嗨呢?

这些餐厅,植物,幼儿园我都知道,但早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他们是有多网红和稀奇。

图片发自简书App


道理也不难理解,当一再重复的事物在我们大脑里面变得习惯和普通,就不会再对我们的感官进行刺激。

但第一次到我家的朋友,一路上被各种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持续刺激着,所以他可以惊奇地发现各种好玩的事情。

但是当这些事物对我不再新鲜,不再能刺激我,我的大脑会进入无意识部分。

人的大脑活动中,有很多无意识的部分。就如永不间断的水流,不断地流淌过我们的意识。

无意识使我们就不断被延绵不断的各种想法分走注意力,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很多"自动化"的思考模式,在这种"无意识"中快速运作,让我们很难跳出想法,去审视它们具体内容和生成机制。

有时候,当面对问题时,我们作思考下判断的速度太快,以至于我们都没反应过来,却已经完成了思考过程,并做出了相应的言行反应。

例如,在城市里,遇到了分叉路,你会选择道路1还是道路2?

有些人会选择道路1,因为道路1是一条大路,他觉得比较安全。

有些人会选择道路2,因为道路2是一条小路,路上有一些好吃的,人也不少。他很想去走走逛逛吃吃,同时也觉得可以问一下路,看看怎么走到目的地。

有些人会选择调头,因为他打开了打开导航仪,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

这些选择很有可能都是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做出的。但是为什么面临着同一个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呢?

因为每个人大脑中的"算法"不一样。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去细想这个问题?

因为这些算法运作太快速,以至于我们很难去捕捉到它。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觉察思考
才能破除思维局限

如果自己的思考都无法觉知,如何反思思考?我在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上找到答案。

前两周孩子生病了,我让老爸带他去中医养生馆做艾灸理疗。

理疗时间比较长,午饭时间在养生馆呆着,需要自己去准备午饭。

考虑到老爸对养生馆的工作人员和对周围环境也不了解。

我跟一名熟悉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想请她帮忙安排好。

午饭时间,我给老爸打电话,向他了解中午饭的情况,他告诉我已经叫了肠粉外卖,孩子正在吃。

我心里疑惑着:就吃一碟肠粉,够吗?但是老爸说,行啦,已经准备好了,不用多问。

于是我也没多说。

那天下午下班后,我赶过去接他们回家,顺口问了老爸一句:肚子饿吗?

他的情绪突然想被点燃,生气地对我说:肯定饿啦,中午才吃了一点。

我回他说,你早点告诉我啊,我以为你们想吃肠粉。我早就请工作人员打好照顾,可以帮忙你叫外卖,附近很多快餐店,粥粉面饭都有。

他更生气地说,你又不早说!

我心里想:不说也可以问我或工作人员啊。

但是我没有出声,除了因为当他在情绪说下去可能引起更大的争吵,还在于我有点怔住了。

因为我在爸爸处理问题的反应中,看到了自己身上同样的被动反应模式。

我第一次从旁观者的角度,更清醒地看到自己,而不是像过往一样,陷入情绪漩涡,并不断在疑惑和痛苦中,轮回着同样的模式。

这个生活小插曲,让我发现:旁观者身份,其实就是一种更清醒、更置身局外的洞察者身份。

我们都做自己的旁观者,一个我正在思考,一个我正在观察第一个我的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
破除局限
拥有更大的思考自由度

怎么能训练这种自我分裂的能力,自己来当自己的旁观者呢?

一是练习静坐冥想。

二是记录情绪日记。(再次安利)

面对我们不断涌现的念头,如果我们能审视它的内容、解构、由来,检查它与事实可能存在的偏差,我们就是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给自己当旁观者,追求更高的思考自由度。

这就像得到《老喻人生算法课》中举例:

举个例子,我在加拿大学打高尔夫,老师是位本地排名靠前的教练,他把我的动作录下来,然后用软件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分析。

为了求解核心算法,我们也必须拆解一个个认知。这就好像研究生物时,我们要用显微镜看细胞切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06
思考自己的思考
获得洞见

为了拆解一下大脑工作的慢动作,老喻把“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这个过程,当做一个认知行为的最小闭环,拆解为"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四个环节。

我想起了孩子学习乐高的过程。

为了搞清楚机械是怎么运作的,老师首先会把各部分拆解逐一介绍,并且详细的介绍它的运作原理。

例如,为了让孩子明白三个齿轮如何向同一方向转动。老师首先会把装置拆卸为齿轮,齿轮之间的连接,连接后各齿轮转动方向等等。

有点像"庖丁解牛"的过程。《情绪日记》也是如此,它不但让我们看到思考的各个元素,还清晰这些元素如何发生相互作用。

STEP1|感知事件

把我们认为值得复盘的事件,录入让我们特别不舒服/有成就感等等,尽量用客观的语言记录下来,这是通过身体各种感官从外界去获取信息的过程。

例如,今天我在课室里跟好朋友吵架。我叫了他5此,他一直没反应。

STEP2|记录感受

记录我们在整个事件中最强烈的感受和情绪。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几种。个人经验不适宜超过三种。

例如:我觉得很生气,害怕和伤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STEP3|记录言行

在这样的想法和感受下,我们做出了怎样的行为,说了什么样的话。记录言行有个作用,是让我们可以初步跟自己和事件拉开距离。

例如:我一生气,走到他面前,打了他一圈,对他破口直骂:因为你是谁呀?!成绩上去了,成为了老师的红人,现在眼里没人了是吧?

STEP4|记录想法和需求(期待)

我们每一种感受背后,都必然带有一种想法,这种想法背后都带着一种需求。

很多时候并不是事件引发我们的情绪,是我们的想法,想法背后的需求。

例如,我很生气,他怎么可以那么无视我的存在?我希期待他可以重视我这个朋友。

我很害怕,我担心他再也不把我当成朋友了。我期待和他一直成为关系最铁的朋友。

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是因为我成绩不好,他开始嫌弃我这个朋友了。我的期待是无论我的成绩如何,他依然会像以前一样,把我当成他最好的朋友。

STEP5|更多事实

——"其他当事人"视角

代入事件中其他当事人,尽量体验一下:

如果我是他/她,我有怎样的感受,想法和体会?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例如:

在刚刚的事件中,如果我是朋友的角色,我可能会体会到生气和疑惑:我的朋友怎么了?怎么无端端的对我又打又骂?真的把我打的好疼,骂人也毫无依据,我真的很生气!这样的朋友,还可以算是真的好朋友吗?

——"墙上苍蝇"视角

假设自己是在事件中一只趴在墙头上的苍蝇,在脑海中重新回到事件中的场景,以墙上"苍蝇"的视角抽离出来,重新经历一次事件,会看到更多未被发现的事实。

"其他当事人"视角可以建立代入感,"墙上苍蝇"视角可以建立抽离感。

代入感是换位思维,抽离感则是多角思维,都有助于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洞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宣彤

二级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私影像摄影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