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完了杨绛先生『我们仨』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得不能再朴素,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一位老人在向你诉说着往事,让你了解老一代人的生活与社会,又像一位导师在引领着你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思考,领悟真谛。
我喜欢她们一家三口,即使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也毫不见杨绛先生笔下有怨天尤人的态度,反而把日子过得更加温馨。一个家庭,三个人,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这一生,是夫妻(父女,母女),更是知己。
那个年代的爱情与亲情
钱钟书与杨绛之间的生活日常,平淡而有意思,我很喜欢他们俩的相处模式,没有轰轰烈烈的喜爱,只有简简单单的互相欣赏。即使一个乖张俏皮,一个细腻内敛,也能用最完满的方式呈现出那个年代最美好的感情。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多希望自己是钱瑗,能够一生都陪在父母身旁。可是我们总是冠冕堂皇的把离家的一切原因归咎给生活,其实我们只是打着奋斗的旗号自私的远去、自私的去追求那些还未实现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流逝,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家都难掩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至今我都不得而知,回家并没有什么意外的惊喜等待着自己,等待着的可能永远都只有妈妈的絮絮叨叨,爸爸明明关心却硬是假装不经意的问起生活的种种种种,大概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片段,就是让人满足的小幸福,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何时家都是港湾。
就如小时候,摔跤了,有妈妈拉起来,受欺负了,有爸爸撑腰,做噩梦的,有姐姐陪睡,没钱了,爸爸会给。如今长大成人,摔跤、受欺负、做噩梦诸如此类的挫折变成其他形式的困难遍布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即便此时爸爸妈妈已无力再为我们解决任何问题,但是他们的一句关怀,一声担忧足以让身在异乡的我热泪盈眶,这可能就是亲情之所以是亲情的原因,冥冥之中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透的牵连。
一次次返家,一次次离家。痛恨时光也不原谅自己,父母本该是膝下承欢的年月,却只落得等待和期盼。多希望时光可以停一停,多希望再见时,一觉醒来,我尚无知年少,你还年轻未老。
我没有结婚生子,没有办法去体会一个小孩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但是我能体会到的是,我的存在给父母带来了许多快乐(也带给了父母许多担忧)。如今姐姐马上要嫁人了,生活中多了姐夫,姐夫生活中多了姐姐,生活虽不如以前那般自由,但为两个家庭凭添了更多的温馨和欢乐。
杨绛失去了钱瑗,心里也许空了,也许堵了。失去了钱钟书先生,人生的这条归途都需要寻觅。我们仨的回忆暖心,我们仨的终途我们知道但依然扯得心疼。我想,还好我们还年轻,对我们重要的人还在,珍惜当下还不算太晚。
有你们,真好。
今天教师节,老爸,祝你节日快乐!
一直不太敢写书后感,一是自己水平不够写不出精粹,同时也怕因自己的无知破坏了书在自己心里的形象,希望夏尔粗糙的语言不会影响你对此书的看法。
文/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