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的雷剧新高度,包子可以吃,也可以当炸弹。看着他咬一口包子,随手一丢,嘭的就地爆炸。不仅惊呆了剧中人,隔着屏幕的我都觉得惊呆。不得不佩服编剧的脑洞够大。
作为一个北方人,从小吃包子长大的我,头一回觉得在这个包子面前,我智商严重掉线。
说起包子,最怀念的是刚出锅的手工荠菜包子。
01
小时候,一到春天就会跟奶奶大娘们去地里挖荠菜。一个小竹筐,一把小铲子,跟在大人后面,在麦地里寻找让我流口水的荠菜。
刚开始的时候不认识荠菜,奶奶教我一遍,还是记不住,就觉得地里绿油油的看起来都是荠菜。看着它们,仿佛闻到了刚出锅的荠菜馅包子,热腾腾的荠菜馅饺子。小小的人啊,就欢喜起来,吭哧吭哧一顿狂挖。
回到家里把“战绩”往水池边一倒,开心地喊道:“看我挖的荠菜,够吃好几个包子了。”奶奶一边笑我,一边捡荠菜里的杂草,还有麦苗。“你这一筐里半筐都得扔了。”奶奶笑着数落我。
奶奶的大手扔一个,我的小心脏就嘣一下,“这个干嘛扔了,这么大一颗呢。”看瞅着奶奶快要把我那一小筐荠菜扔完了,我大声喊道。
“傻孩子,那么大一颗是麦苗,这可以结麦穗呢,都被你挖了。”奶奶心疼地说。
后来,我把荠菜、杂草、麦苗摆成一列,仔细瞅它们长得到底有啥不一样。研究了一遍就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记住了,下次一定不会再挖错了。
结果还是会时不时的带一些不知名的草回来,但是荠菜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了,对荠菜也越来越爱。
02
虽然喜欢吃,但是一直不会做,反正有妈妈奶奶大娘婶子们呢。直到高中。
高二那年妈妈被查出有癌症。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做完化疗,当时我吓坏了,觉得好像快要失去她了。
嚎啕大哭之后,就觉得自己要像个大人一样,去帮助和保护妈妈,让她更多一些开心,减少一些病痛。
我不再任性,不再叛逆,开始学着做家务,学着做饭菜,开始学着体谅她,照顾她。
那年的春天,我跟奶奶学着和面、揉面、包包子。
阳光照耀的下午,妈妈和婶婶们在院子里说说笑笑地打麻将。我在厨房一下一下地揉面,觉得面团好柔软,希望自己能够做出好吃的包子,让妈妈开心,也让她放心。
奶奶在一旁悉心教导,“揉面的时候要用手掌跟这里,不要只揉这一边,整个都要揉均匀。”
没想到和面包包子也这么有门道。
面揉好,也醒好了。那就开始包吧。手不够大,那就包小包子。“大拇指按住中间这里,另一只手旋转着捏出褶,在中间这里把褶封口,包子就完成了。”
看到奶奶包的那么溜,怎么到自己手里面团就这么不听话,不是歪了,就是馅儿跑出来了,要不就是褶封不住口了。
手忙脚乱一通,往案板上一放还是达不到奶奶的水平。“没关系了,好吃就行。”奶奶安慰我。
想想也对,奶奶那可是多少年练出来的,岂是我一下就能学会的。
各种形状的包子终于放进蒸锅了,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着,不知道包子会不会好吃,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喜欢。
就在太阳快要落山时,我包的第一锅包子终于出锅了。“快看你闺女会包包子,快来尝尝。”奶奶把包子拿出去给妈妈和婶婶们吃。
“真能干,不错。”“不太好看,但是味道还不错。”“好吃。”
大家很给面子的称赞不已,妈妈在大家的赞扬声中特别开心的笑着。那一刻,觉得好幸福,终于可以做点让她开心和欣慰的事情了。
03
前几天晚上回到家,婆婆说她刚蒸好的包子可以吃了,让我快吃。
拿起一个包子,吃一口,眼泪差点掉下来,时隔数年之后再次吃到这熟悉的味道,连包子皮都是香甜。
原来这包子是思恋,是怀念,包着对亲人的想念。
离开家乡的这些年,吃过天津狗不理包子,吃过城隍庙的小笼包,吃过港味叉烧包,吃过粤式早茶里各种美味的包子,却都抵不上香喷喷的手工荠菜包。
之前一位姐姐曾说,当她在做饭菜时,会把对家人的爱都融入到饭菜中,做出来的饭菜特别好吃。
我想,这包子里,也一定是满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