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半年,可是体重一斤都没减下来,是不是让人绝望得想放弃?
读书10本,可是依然觉得脑袋空空,生活依旧无趣,是不是你会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
努力3个月,没有看到工作有什么明显的进展,是不是觉得这样的付出很是不值得?
……
现实中,你放弃过多少件事情?或许说放弃是很多人坚持最久的习惯?
那么如果真的有一道题目:“让我们从大海里捞一根针出来,你多久会放弃?”
或许你会说,这样的题目根本不值得做,因为压根都是不可行的。
可是那些取得牛逼结果的人,当年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却是极其傻逼的。
1981年,孙正义以1000万日元注册了“softbank”(软件库),公司成立那天,孙正义雄心勃勃地踩在一个苹果箱上向仅有的两名雇员发表演讲(孙正义个子不高,约1米六左右);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达到500亿日元,若干年后,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孙正义的这番誓词,让公司的两名雇员目瞪口呆,他们认定,这个其貌不扬的矮子一定是个夸夸其谈,异想天开的家伙,很快,他们辞职了。孙正义对此只是附之一笑。他似乎坚定地认为,任何人的成功,的确需要一点疯狂的想法和疯狂的举动,而这一切的依据,是这个人心中必定要存在坚定的信念。
和孙正义有关系的中国牛人是马云,如果没有当年孙正义给马云的投资,或许就没有现在的马云传奇。1995年,和马云共同创业的有18个人,号称“十八罗汉”,他们共同凑了50万元,当时马云喊着说“要成为全球最牛的互联网公司”,估计这18个人也是心存嘀咕的。
英国有一个纪录片,招募了一群成功者和一批平庸者或者说是失败者,让他们分别组成两个队进行PK,在刚开始的才艺表演和一些智力测验中,两个队表现都差不多,有的时候,平庸者组的成绩还能反超成功者那一组。
节目组后来还是改良赛制,采用了英国谚语的说法“干草堆里的针”,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谚语“大海捞针”,设计了新的比赛,就是计算着两个队找针的时间,即从开始找到放弃的时间。
其实这两堆干草堆里都是没有针的。这两个队就开始比赛,结果是平庸者这一组用的时间仅仅是成功者组的1∕5,也就是说,平庸组在干草堆里翻来翻去翻了一会儿就陷入了绝望,他们认定自己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使命,所以就放弃了。而成功者那组就一直在那里找,后来不是自己放弃不找的,而是因为找针的时间过长胜负已经很明显了而被节目组喊停的。
这个纪录片说明了我么通常说的赢家和输家在智力层面上的较量可以说是不分高下的,甚至会出现输家在智力上高于赢家的情况。但是在某个最关键,又好像最不起眼的点上,赢家在做事情不轻言放弃的习惯和能力要远高于输家,那就是意志力的胜利。
不是所有傻逼的坚持都有牛逼的结果,然而很多牛逼的结果都是来自于当年傻逼的坚持。而坚持就意味着需要意志力。如何让我们的意志力增强呢?
意志力和其他的能力一样,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可以训练出来的。
就如同我们要训练肌肉,就得不断的让肌肉受力,甚至让肌肉有轻微受损的时候,接下来才会生长出更强健的肌肉,就如同打网球的运动员右臂明显比左臂粗一样。
运动是最适于培养意志力的一种方式,因为运动的成效要体现出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在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努力,那么这个人的意志力就是非常强的。
例如最初的儒家教育就是非常重视意志力培养的。当时孔子办学,教的六样东西是:射、御、礼、乐、书、数。射是射箭,御是驾车,这两样想要练好,最重要的就是意志力品质。礼、乐、书、数则是指各种礼仪、音乐、书法、计算等,这些是有关智力教育的。
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智力是区别一个人成长的两大动力,只有这两个因素同时发力,才是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否则,就会出现那种智力很高,但意志力薄弱到接近于0,行为和思维习惯都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这种智商很高的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整个社会不识货,变得愤世嫉俗,但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个无用之人。
即使有的坚持在外人看来如傻逼一样,然而如果心中有牛逼结果的支撑,那么,即使“大海捞针”我们也不会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