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游戏为什么盛行?
有这么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学生人口达4.42 亿,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益低龄化趋势,15—18岁青少年中近80%首次触游年龄在14岁及以前,11—14岁青少年中45.0%首次触游年龄在10岁及以前,6—10岁的青少年中有约16.6%首次触游年龄在5岁及以前,玩王者荣耀的25岁的年轻人占比是74.1%,小学生就有2000多万人,也许你会说这害人的游戏,封住他就好了,但是腾讯的王者荣耀据说马化腾官宣限制时间,结果还是都拦不住,每天由游戏上演的家庭战争不断。
也许翻开这本书的读者,你身边的孩子也是贡献这种数据中其中的一个,究竟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游戏着迷而趋之若鹜呢?
游戏巨头美国艺电公司CEO安德鲁·威尔森)接受游戏网站glixel采访时说,他们设计的 游戏正在占领玩家更多的时间,他们在减少游戏放出的数量,但是用户量却增加了10倍以上。
在中国也是同样的现象。腾讯和网易两家公司出品的游戏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腾讯出品的游戏《王者荣耀》在用户数和用户时长方面,都是占领玩家更多的时间,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
威尔森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满足了空气、食物、水和住所这些基础需求后,人们就需要满足归属感、自尊、社交、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这些更高层级的需求。
他们设计的游戏,就是为了让玩家在满足自尊、归属感的同时,通过循环的提供谜题给玩家学习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再提供更难的挑战,玩家在克服挑战的过程,也就满足了实现价值感、成就感这个核心动机,游戏流程公开透明化,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清晰化,以及不断进行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展示。这样的体验越多给玩家们带来的价值感、成就感就越多,占领玩家更多的时间都是由这些需求推动的,玩家就这样成为游戏的忠实粉丝,并且不断从中获得新体验,威尔森认为游戏最根本的职能是“在互动的世界里带来价值感、成就感这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他还在不断地让研发团队挑战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
02、孩子是怎样丢失学习兴趣的?
有个女孩和我说,妈妈给她报了五个兴趣班,她只对其中的三个有点兴趣,另外两个一点兴趣也没有。三个之中,她最喜欢的是电子琴班,因为她爸爸妈妈都不会电子琴,每次她弹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夸她,她就特别高兴;她最不喜欢的是数学班,因为她爸爸是数学老师,每次她做出难题同学们都说她棒,她爸爸却说:“这么简单的题做出来了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老农民的孩子能考上了清华,而教授的孩子连大学也考不上的原因,因为老农民永远对孩子满足,孩子永远是从价值感成就中走来;教授看孩子怎么看也不如他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笨。
有一个中国朋友在美国工作,他儿子在美国读书,他说校园里有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同时在操场上打篮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不满意。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拼命鼓掌。中国孩子说美国妈妈有病,美国妈妈特别奇怪,因为她觉得进1个球就比没进强。
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试想一个自豪感和一个自卑感的孩子,他们的命运会一样吗?
如果总爱说“你瞧人家……”的口头禅,似乎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金子,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沙子。如果总是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基本得不到表扬和鼓励的话,很容易挫伤其学习信心,自己的孩子不是别的孩子的复制品,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个孩子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学习都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他的成就,价值感成就感不是要靠比较别的孩子才获得。
一旦爸爸妈妈的标杆超越孩子的水平,就总会对孩子不满足,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因为孩子没有价值感、成就感,中国孩子学习不好大多数是在学习上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并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他们无法理解学习的系统,对自己的努力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永远看不到成就感。
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家长要求孩子们做的学习,并不能以游戏中的方式激活他们的快乐系统,很难让孩子打起的精神,当我们不能为孩子得到的一小步而欣慰,却总为孩子失去的而遗憾,这就是今天中国孩子最大的悲哀。
03、好孩子是怎样教成的?
朋友是教小学四年级语文的老师,他的班上有个孩子叫小宇,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1:00,无论学校布置的作业是多是少,每做好一科作业,几乎要用半个铅笔擦,每天晚上不把一个铅笔擦用完了还做不完作业,妈妈白天上班,晚上疲惫不堪的陪做作业,因此焦虑不已。
四年级,楼上邻居阿姨家的妹妹上一年级了,希望小宇帮忙教妹妹做作业,小宇放学回家就开始教小妹妹写作业,有时候阿姨还留小宇在家吃饭并送了个小礼物给小宇,自从找到自身的价值感和阿姨给予的成就感后,小宇的作业再也没超过晚上11:00。
一个孩子愿意做一件事,除了好奇心、责任感等,往往是有良好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体验。
我有一个我朋友,他有一个读高二的17岁男孩,从小老师给这孩子的学期点评就是“很聪明,上课专心点就好了”,父亲是985毕业的,母亲还是老师,母亲把从一些教育行家里学到的奖励机制用到孩子身上,为培养孩子做家务,这位妈妈对家务进行了标价,洗碗一次一块钱,倒垃圾5毛钱,买菜提菜回家1块钱,洗衣服2块钱,小时候孩子干得欢,我们去他家聚会时,他会拿出记得很满的小本本给我们看,说孩子上周干了多少家务,这周又干了多少家务,但慢慢的,孩子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妈就吐槽说孩子不屑于这些零用钱了,再提高多些钱也不做了,有时甚至还免不了和孩子吵嘴,这种情况僵持到这孩子上了高中。
有一天他妈妈高兴地跟我说,这孩子现在不用钱都会帮家里干家务了,我很好奇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当我买菜到楼下时,就会打电话给孩子说:“妈妈没力了,你能不能帮帮妈妈提菜上楼”
第二句:当孩子提菜上楼的时候说“幸亏生了儿子帮忙,谢谢儿子”
第三句:吃饭的时候,当着一大家子的面说:“这是孩子提上来的菜,有儿子真好”。
这三句话成了朋友经常用的口头禅,一直伴随着他的孩子从不爱学习到成为学霸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回忆就说:小时候妈妈非常高兴他妈妈每天从村里带一个故事回家,他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文读出来,幼时的经历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
04、员工、用户为什么留不住
有一组数据,现在的90后孩子的跳槽率是20%,说 90后的孩子在一个企业待的时间不超过 180天 我们不时会听到企业在吐槽,说90后的孩子很难管,经常会说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然后对老板一句话不满意 ,就辞职有的甚至连工资也不要,与之相反的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企业创业,企业遭遇行业竞争资金无法回笼导致现金短缺难以维持,老板向员工宣布公司倒闭,要解散员工时,这时一个在企业做前台服务的90后孩子说: 放心,我看好这个企业,这个企业不会倒,我要我爸投资1000万来支持这个企业 .结果是这个企业有资金周转活了过来,老板好奇问他为啥那么有钱,还待在这样的小公司?90后说:“我不看重工资多少,我喜欢公司的文化,这里的人和环境,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压抑,在这里上班,充满活力,团队让我每天都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
腾讯打造了一款产品,叫微云,本来用户每天过来签一下到,就能获得几百兆的免费赠送空间。但后来微云的产品经理把这个功能拿掉了,因为他觉得,只要你注册了,我就送你免费的10个T的空间,你都有10个T了,还要那几百兆有什么用呢? 没想到,功能一取消,用户骂声一片,最后微云不得不把每日签到加回去,才平息了大家的怒火。你看,用户不一定是在意送的那点儿空间,只是每天这么做,能加强他的成就感,腾讯真实体验了一把,价值感、成就感才是真需求。
05、乔布斯的故事
大家也许听说过著名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故事,他之所以能打造苹果王国,离不开他找到了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做搭档,已经是百事可乐总裁的约翰·斯卡利为什么会追随了苹果呢?乔布斯用了什么居然让约翰·斯卡利放弃百事可乐的总裁,与乔布斯做搭档呢?
并在约翰·斯卡利任职期间,使斯卡利和乔布斯共同执掌苹果的那段时间里,使苹果的销量从8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创造了最棒的产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广告(“1984”)。
1983年,乔布斯利用了人性的最高精神需求,价值感和成就感成功地让斯卡利走出百事公司,那段著名的、极具价值感成就感的话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就是——“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
06、价值感、成就感提升幸福力
养孩子是希望孩子幸福,幸福之轮,我们不是给车装货,而应该是给车加油,当孩子想去做事情的时候就让他做,并相信他做的会很不错,他才会有动力、有希望、有力量梦想才会实现,自信心与幸福指数是构建在价值感和成就感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