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怎么才算有人情味儿,我也不知道人情味儿到底怎么解释。搜索了度娘娘,她告诉我,它是人和人之间的公平、平等、关怀、互助等富有人文美的优良品格。而我觉得,这个解释本身就很没有人情味儿……
小时候,听到家里老人夸奖某一个年轻人时会说:“这个娃娃好啊!有人情味儿,重情义!是个有大造化的!”于是我便把有人情味儿当成了重情义,有担当。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曲高而和寡”,只有具有人情味儿的回答才会在面试,在交流,在交往中如鱼得水。于是,有人情味儿在我这里又变了样子,成了一种集感悟体会和略带世故的圆滑的标牌。
后来,2015年中纪委网登了这样一篇消息:《节日里的人情暗战空了钱包坏了风气》。网站就相关话题邀请网友说说那些不堪重负的人情,变味的“人情风”,泛滥的人情味儿,人情变了质,被戴上了冠冕堂皇的虚伪帽子。
礼尚往来,阡陌交通。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离不开人情味儿,但是,明码标价的人情味儿未免太过于讽刺。人情味儿是依托于最真挚感情的要素,它不是偏私,是博爱;不是施舍,是关怀;不是表面的礼貌,是内心的尊重。如果说把这淡淡的人情味儿,人为地染上了世俗的污垢,带上拜金的毒瘤,套上思想的禁锢,凉薄的枷锁,那这所谓的“人情味儿”也就真的没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