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亲爱的生命》:杜帝和吴聪睿的完美结合体,是林巧稚


“要是杜帝和吴聪睿合成一个人就好了。”

看央视热播剧《亲爱的生命》时,总是忍不住发出跟妇产科主任一样的感叹。

杜帝和吴聪睿都很厉害,但是,相比而言,杜帝专业更强,沟通则差强人意,而吴聪睿刚好相反,专业差点儿,但是与患者的沟通很到位,很有温度。

要是有一个人专业强,也有温度,那该多好啊!

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位既有专业技术又有温度的女性,也是频频被杜帝和吴聪睿提及的女性,她就是林巧稚。

尽管她已去世近四十年,但是,就像她的学生、协和妇产科主任郎景和在医学家峰会上所说:“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林大夫,但是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林大夫过世了,但是她在我们心中,在我们周围。在林大夫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前进,林大夫永远指引这我们,永远激励这我们。”



林巧稚对世人的影响,来源于她传奇的一生:

她一生接生过五万多个孩子,包括袁隆平等,被称为“万婴之母”,而自己一生未婚未育。

她将北京妇产医院的地址选在市中心,节省了孕妇去往医院的时间,也为紧急情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她主动攻关宫颈癌和绒毛膜癌,让千千万万的人受益;

她首次使用换血疗法,成功解决了新生儿溶血症的问题;

她完成了一篇篇医学著作,将自己毕生献给医学;

她培养了许多妇产科人才,从而推动医学前进;

……

她终生践行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意愿,拒绝了一次次可以名利双收的机会,沉浸在妇产医学里,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让无数人获益,甚至重获新生。

这样伟大的女性,值得被永远铭记和颂扬!

1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

父亲早年在新加坡读书,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思想非常开明,不仅支持女儿不裹小脚,还教她学习英语,并且在她的名字里,用一个“巧”字,期待她做人做事比谁都巧。

父亲的做法,影响了她一生,成了她行走世界的勇气,也是她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的底气。

五岁那年,母亲因宫颈癌去世。

彼时的她,只是知道母亲死于一种女人的疾病,要是有医生能够治疗的话,可能母亲就不会离开了。

那要是自己是这方面的医生,是不是母亲就不会去世?

于是,学医的种子,尤其是专注于妇产科学的种子,在她心中埋下了。

一旦时机成熟,种子便会生根发芽。

192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招收新一届的学生,林巧稚报名了。

父亲也非常支持她学医,对她说出“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这八个字也成了她一生的坚持。

对于从800人中只招收25人,录取率只有3%的考试,她为此做了大量的功课和充足的准备。

考试异常顺利,如果不出意外,她被录取,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没料到,还是出现了意外,还是在她最拿手的英语考试时。

考最后一场英语时,她的同伴因天气闷热难耐,在考场上中暑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来不及细想,林巧稚马上把卷子扣起来,跟监考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救护。

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之下,同伴很快缓过来了,她也快速返回考场。

只是,返回时,考试时间已过,她没有时间完成考题。

她闷闷不乐,这次淘汰率极高的考试,可能她是通不过了,还败在她最拿手的英语上,从小的梦想,可能也无法实现了。

虽然闷闷不乐,但是她并不后悔救人。

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就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她被破格录取了,考官们对她的施救行动格外赞赏,而且,一致认为她有一个医生最重要的品质----医者仁心。

当她的个人前途与患者利益相冲突时,她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选择保全患者而牺牲自己。

这次是,后来果断给危重病人做手术也是,再后来在胡同开小诊所更是,拒绝开国典礼只因患者需要她更是……

在协和医学院的八年,一点儿也不轻松。

学校的要求极高,及格分是75分;

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

两门主课不及格,离开。

最后,当初招收的25人,只留下16个,而林巧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和师生的普遍称赞。

这一切,都与她的刻苦、努力必不可分。

学校在晚上十点半关灯,而在十二点又重新打开,发现了这一规律后,为了争分夺秒的学习,她便十二点起来,继续学习。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八年后,她毕业了,也留院了,成了第一个毕业留院的女医生。

而她打破的记录远不止这一件。

2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在《亲爱的生命》里,有一个情节:

宋茜饰演的住院医师杜帝紧急推着孕妇去做剖宫产手术。

按照规定,剖宫产手术必须有主治医师或更高级别的医师在场,好巧不巧,电梯坏了,有资质的医师没法及时赶到。

紧急情况下,并无独立手术资格的杜帝,还是给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

手术顺利,并且做得极其漂亮,连主任都忍不住称赞。

其实,这样的情节,也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林巧稚身上。

在她还是住院助理医师时,一个平安夜,比她高级别的医生都去参加活动了,突然,医院收到一名已经半昏迷的危重病人。

她根据病人家属提供的情况和检查,判断这是宫外孕,若不能马上处理,孕妇将有生命危险。

紧急之下,她一方面通知立刻手术,另一方面呼叫所有高级别的医生,因为那时的她,还没有独立手术的资格。

如果贸然处理,手术不成功,很可能苦读八年的职业生涯直接被断送了。

但是,考虑不了那么多了,生命为先,患者最大。

当确认所有高级别医生无法到场时,林巧稚独自沉着冷静地完成了手术。

孕妇的确是宫外孕,她的判断准确,并且手术处理得非常漂亮。

患者转危为安,她因此成了医院的“名人”,之前打下的扎实功底让她独立处理了紧急情况,也让她很快成了住院医师,并且在半年后成为住院总医师,完成了别人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目标。

当然,取得高职位并不是目的,对她来说,无论在哪个职位,都会凭着她的一颗仁心,用心为患者服务。

她的床头有一部电话直通病房,无论什么时候响起,她都耐心解答,紧急时,撂下电话就赶往病房;

在外面开完会,不是先回家,而是先来病房转转;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房,以便及时掌握最新情况,这也成为如今日常临床的规范。

……


林巧稚一手抓临床,一手抓科研。

当她遇到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孩,因跟自己的母亲一样的宫颈癌,在短短一个月内去世时,她调阅了近万份门诊案例,发现宫颈癌被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于是,她向人大提案,要定期体检,因为早发现还是有机会治愈的;

她还将10%的绒毛膜癌的治愈率,提高到80%以上,更将恶性葡萄胎的治愈率提高到几乎100%。

对新生儿溶血症,首次使用换血疗法,救了孩子,救了一个个家庭。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一颗医者的仁心,让她鼓着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让她摒弃了名利的诱惑。

1949年的开国大典,林巧稚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礼。

莫大的荣幸,她却拒绝了。

“我是个医生,我去做什么呢?”这是她的不解,同时,也是她的宗旨。

对她来说,医生就是救死扶伤,其他一切与救死扶伤无关的,也与她无关。

开国大典那天,离天安门不远的协和,可以清晰地听到人声鼎沸的欢呼声、口号声、礼炮声,但是,她静静地在产房做着她的工作。

还有一次,是在她出国进修期间,院长给她发了封电报,有意派遣她做管理岗位,这样,她能更轻松点儿,也更能收获名与利。

但是,她谢绝了校长的好意,坚定地选择妇产科一线。

她说:“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她还说:“让所有的母亲都高兴平安,让所有的孩子都聪明健康,从事神圣的妇产科学事业,这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为了妇女和婴儿,她选择了妇产医学,并且一生都为他们而奔走,摒弃了一次次的名利诱惑。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统计过,林巧稚在行医的六十余年,接生过五万多名婴儿,然而,她自己一生未婚未育,没有孩子,没有伴侣。

她说:“我唯一的伴侣就是床头的那部电话”,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产科学。

1929年,当她毕业,决定成为协和的医生时,就已经想好了要奉献终生。

那时的聘书上,明确写着“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后已取消)。

当然,她可以离开协和,那么这些苛刻的条件便不是问题,只是协和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工作条件,还有她熟悉的环境,是她施展才能的好地方,于是,她郑重地接过聘书,成为了协和的医生,也放弃了婚育。

从助理住院医生做到住院总医生,又到主治医生,再到主任医生,职位上一步步高升,但是,她的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决患者的问题。

由于时局动荡,协和医院被迫关闭,当别的医生或出国、或另谋出路、或投奔亲友时,她留下了,因为她的患者离不开她。

为了给患者治病,她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了一家小诊所。

这里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诊所,更是接济站,看到病人贫困,她打折或者直接免除费用,甚至有时,病人还能收到钱,那是她给的。

她有一个出诊包,里面不仅有常用的医疗用品,还时时放着一些钱,用来接济贫穷的人。

不论患者什么时候需要她,她都在。

对于时时刻刻都能出现在患者面前来说,连开国典礼都因为患者的需要而拒绝,更何况个人的生日呢?

林巧稚的生日,大多是在产房过的。

她说:“我能在产房过生日也很有意义,宝宝出生时的啼哭声,是生命力最动听的赞歌,它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甚至在弥留之际,她还在接生:“快拿来,产钳,产钳”,当护士把产钳递到她手里时,她开始接生的动作,几分钟后,她尤其开心:“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以及医学的发展,在病榻上的四年时间里,她整理了五十余万字的妇科肿瘤学。

她曾说“周总理让我们‘要像蚕一样抽丝不断’,我们一定要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然而,她即便去世了,还在“吐丝”。

她留下的遗嘱是:三万元存款捐给医院的托儿所,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想,完完全全奉献给了妇女和婴儿,唯独没有自己。

她没有结婚没有伴侣,床头的电话便是她的伴侣;

她没有成家,病房便是她的家。

她的一言一行,就如同她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患者。”

4

无论是从影视剧里,还是老一辈的言语中,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从前生孩子对女性来说,就是鬼门关走一遭。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改善太多太多了,因为有林巧稚和像林巧稚这样的无数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的难题正在被攻克:

不适合顺产的女性,可以进行剖宫产;

要不上孩子的夫妻,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孕育健康的孩子;

有先天疾病的孩子,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健康平安地生活;

……

国有良医,吾辈之幸!

同时,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时时谨记林巧稚和像林巧稚这样的医生的叮嘱:

1、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预防大于治疗,积极参与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需要治疗的时候,也要相信绝大部分的医生都有一颗仁心,记得理解并尊重他们。

我们健健康康的,才是对像林巧稚这样的医生,最大的致敬!

参考资料:

《林巧稚传》,张清平;

《协和的守望:林巧稚和她的医生们》,郎景和;

《新中国医学奠基人—林巧稚》,解码科技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264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49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38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16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1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1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6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4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2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0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37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1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4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34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3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