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产品一说限量供应就很容易引发人们抢购?
为什么明明有些人我们不喜欢却无法拒绝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相信或顺从权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平时老是掉坑里了?让《影响力》告诉你为什么吧。
《影响力》这本书里就通过以下六大原则来剖析我们生活中碰到的种种套路,这六大原则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说真的,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很想借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虽然我的见解不见得有多深刻或者独特,然而我相信你们去看这本书也是会有所收获的。
有些套路看着很低级,但我们却很容易一次又一次被带进去,有些套路很高级,可能已经被带进去了我们也没察觉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完《影响力》这本书相信很多疑问我们都能找到答案了。
近期的公众号会陆续跟大家分享这六大原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对这本书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找来看看,毕竟它讲得比我好太多了。
这一次先跟大家谈谈《影响力》提的第一个原则:互惠原则。
平时去购物,我们经常会遇到免费商品的试用,超市里也经常有免费试吃,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商家为了让我们了解他们的产品,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影响力》里提到,免费样品的真正妙处在于它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能把互惠的原理应用起来,他们“表面上是为了让消费者知晓他们的产品,暗中却把礼物天然具备的亏欠感释放了出来,十足十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
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不喜欢亏欠别人,普遍认为,亏欠感是一种负面情绪,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亏欠别人是不舒服的,压在身上沉甸甸的恨不得尽快把人情还掉。熟知这一人性的人也容易利用这一原理,我先给你东西了,你理当用更多的东西来回报我。
其实真正生活中虽然有人用了这一招,但其实那些销售人员并不知道自己用的这招蕴含了这么深的原理,他们也许只是借用他人的经验想当然地用招。
当然社会上也不乏一些人,哪怕他享受了再多的免费商品他们也不会有亏欠感,他们依然不会为不需要的产品付费的,互惠原理对这一类人起不到作用,你可以说是他们比较理性,也可以说是他们脸皮比较厚。
当然,其实这一招已经被很多人识破了,不管是用招的人还是接招的人就算他们不知道这个原理,但接招的人知道用招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买让你消费,所以一开始就会拒绝让对方无计可施,然而还有更强的一招让你更加招架不住,那就是“互惠式让步”。
互惠式让步其实是互惠原理的升级版,用招的人假装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被你拒绝之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请求,换言之就是 我已经退了一步从大要求改为小请求了,你是不是应该也退一步接受我的小请求呢。
女朋友要求你买房买车你做不到,那她只是想要一个包包你不能不买了吧;
欧洲十国游太贵了舍不得花这个钱,日韩十日游不那么贵你可以答应了吧;
我不指望借你十万八万的,借我几千块钱来应个急你总不该拒绝了我了吧;
这么一看或许我们都会觉得这些要求太无理了,谈不上什么退步,更不必说我会答应这些要求,但偏偏现实生活中只要对方提出的方式恰当或者过程中似乎加入了我们自己的参与,最后你答应对方要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为从大要求变成小要求的过程中,你参与了谈判,最后的结果有一半是你决定的(至少你自己这么认为的),而且你甚至还会很满意最后的结果,因为你让对方妥协让步了啊。
你让女朋友改变主意不买房买车了,只要买个包包就好了;
你让老婆改变主意不去欧洲十国游了,去日韩就能满足了;
你让兄弟不为难你不用借他十万八万,只要几千块就好了。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是各大电商的促销,什么满200减50,满300减100等等,换言之我们商家已经退步给你们消费者这么大的优惠了,你们还不赶紧买买买!
仔细想想,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购的时候陷入了这样的圈套,因为商家设计的所谓的优惠,你们经常会忍不住比预期买得更多,花费得更多!
作者最后也有强调了:互惠原理只说要以善意回报善意,可没说要用善意来回报诡计。
我想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拒绝任何道德绑架来要求我们做某些事情,同时也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怀疑任何善意。
善意当然应该以善意去回报了,但是销售策略或者阴谋诡计就完全这个必要了。
嘿,那个还在逛淘宝的妹子,对,说的就是你啊。
哦,已经在开始清购物车了?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