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下面是我的回答:
先看个故事吧:
《离婚》
一天,不知为何老王突然起了个主意,要给自己五岁的儿子做一个亲子鉴定。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血缘关系。
老王和老婆美玉结婚七年,感情一直很好。结果因为这事,两人大吵了一架,最后终于走到了离婚的结局。
办完手续那天,两人找了家饭馆,双双喝得大醉。一起进的门,出来时已经各走各路。
“陈医生,这次多亏你帮大忙了,我和老王的事情办妥了,改天请你吃饭。”
街头转角处,美玉嘴角微翘,给做亲子鉴定的医生发了条短信。不远处,一辆奔驰车缓缓滑了过来。
某所医院的房间里,一个中年男人的脸被手机屏幕照亮。他看着短信,略微有些激动地拿起手机,发出了一条短信:
“王,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江边,刚才还酩酊大醉的老王精神奕奕,越走越快。他一手拿着电话,“哈哈,那娘们肯定想着你会开奔驰去接她吧。兄弟,这次多亏你帮忙了。”
其实,这个故事前后只不过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写完了(所以请原谅语言比较简陋)。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和套路,写一些让人有感觉的故事,还是不难的。
此部分到此介绍,下面是正式回答部分,可能会比较长,耐心看下去,相信会让你有所收获。
----------------此处是分割线---------------
小学五年级,就一字一句在作业本上写下一本近10万字的科幻小说,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得如痴如醉。
高中,有若干篇小说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大学的时候在网站写连载,有大出版社来谈出版合作。
因此,自己勉强算得上“会讲故事的人”吧。关键是我自认在语文上天赋不行(小学语文经常不及格),后来反而成为某种意义上靠写字为生的人,我觉得这方面的经历和心得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既然说到讲故事,首先我们要有个大概的标准,怎样算是一个好的故事。我认为三个方面非常重要:情节、代入感以及节奏。当然,很多时候这三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
情节,是指故事中发生的所有事件。好的故事,在情节上一定是吸引人的,到底如何吸引人,下面会详细说。
代入感,是指故事的文字、节奏、情节能让阅读者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让自己进入到故事里面去,跟随着里面的人物、情节而情绪波动,或紧张、或愉悦、或愤怒,如此种种。
节奏,是指文字的节奏,以及安排事件在小说中展现的节奏。这种节奏和先后顺序,未必和真实的时间线顺序一致,由此带来种种奇妙的效果。
任何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代入感和节奏都是很出色的。想要讲好故事,主要也就是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一、情节
首先我们来看情节。必须承认,大部分时候我们认为一个故事“好”,是因为其情节出色,吸引人。那情节是如何做到“吸引人”的呢?
我认为核心一点是: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
故事之所以美妙,是因为能够带我们去领略平时未曾经历的事件(或许是向往的事,或许是害怕的事,都有可能)。但与此同时,它又不会完全和我们的生活脱节,很多事件、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仍然记得第一次读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里面的情节和人物打动。现在来看,整本小说写的无非就是一个网恋故事。当年为什么那么火?是因为网络刚刚流行,很多人都对网络恋爱抱有好奇心、向往心,而对少年来说,很多都在期待不知何时而来的爱情,而这个故事则充分满足了这份期待。
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会带来一种奇妙的错位感,并且让阅读者感到愉悦。我们阅读小说,大脑中必然不由自主地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如果这时候完全出乎预料,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偏偏讲故事的人还能在逻辑上自洽,阅读者便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笑话、段子的设计思路)
由此,故事也会产生几种流派。
一种,是通过诡谲的情节走向,吸引人一步一步读下去,比如大部分悬疑类故事。
一种,是通过代入感极强的事件、人物、情节描写,引发阅读者的情绪波动,比如很多爱情小说。
还有一种,是通过“实现平凡梦”的方式,描写一些大部分人现实中无法经历、却又好奇的经历来吸引人,比如传记、人物小说、历险小说等。
而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自己提高讲这些故事的能力。
先说悬疑类(也可以称之为反差类)故事,核心能力,是塑造一个在正常人预期之外,但在逻辑上自洽的情节走向。
实际操作,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给阅读者塑造预期;第二,给出一个预期外的结果。
塑造预期,有很多方法。比如大部分人的“正常看法”,也算是一种预期。又比如,我们通过前面的文字,进行方方面面的暗示,也可以塑造预期。
举个例子:“老王和他老婆感情一直很好,儿子快上小学了。可是一次意外的亲子鉴定,老王却发现儿子和他没有血缘关系。”
儿子不是亲生的,正常人的预期肯定是“老王老婆有了外遇”。再加上前面说“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读者进而会产生“老王老婆很善于欺骗和隐瞒”的预期。
但是这一定是唯一的可能性吗?不一定的。比如说,负责亲子鉴定的医生可能暗恋老王的老婆,要想办法拆散他们;又比如说可能老王当初得罪了医院,小孩被故意调换;还有可能老王患有疾病无法生育,焦虑之下得了精神病,他老婆为了治好他的病,通过精子库的方式受孕……
任何一种预料之外的可能,和原来的情节组合起来,都可以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了。
很好的一种训练方式就是:随便列举一个事件,列出大部分“预期中”的走向,然后努力想一个或者若干个预料外的走向。
学校排名第一的尖子生,高考却连二本都没考上。考试时候发烧、考试前夕家庭变故,这些属于预期中的走向。考试前夕被人威胁合伙作弊,压力太大导致发挥失常,这属于预料外的走向。
每天可以做几次这样的训练,并且把训练内容记录下来,它们都是好故事的素材。
甚至这种出乎预料,是可以嵌套的。也就是先让读者产生A预期,后来结果居然是B。因为B,读者产生了C预期,后来发现结果B本来就是错的,应该是D。如此层层嵌套,故事就更加精彩了。
也流行一种写法,前面90%的篇幅都在不断铺垫、强化读者的预期,最后来个大逆转。当然,这样做也很危险,一方面是套路用多了就烂了,另一方面是你得有把握最后的结果读者确实没想到。
第二类故事,是以代入感取胜的类型。写好这类故事的核心,是深入地把握一类人的精神特质。了解他们的困惑、痛苦、梦想、期望,了解他们的生活、每日的生活构成、关心的事情、承受的压力、对未来的想象。通过描写和他们生活经历贴近的人物、事件,通过熟悉感让他们代入故事当中,再由故事中人物的喜悲引发他们的喜悲。
这当然,只做到了上面的部分,只能说能引发共鸣,仍然不算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稍微超出生活的“戏剧性”,才能让故事更好看。
既然是戏剧性,在现实生活中必然是概率比较小的事件。也就是各种巧合、冲突、矛盾、压力、意外。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从情节上来看,简直简单到一塌糊涂,但仍然引发无数宅男泪流满面。是因为它所描述的事件、情绪,正是很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具有的。而不管是因为大学迟到的列车也好,最后阻挡两人的列车也好,都是引发情绪爆发的戏剧性桥段。
共鸣部分,需要我们对一个特定的群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研。限于篇幅关系,就不详细展开了。
戏剧性部分,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下面这样的:
写一个正常的事件开头,和意外的事件结尾,努力打开脑洞,补充中间的情节,努力做到符合逻辑。
举例:
开头:站在教室窗前,林三儿心烦气躁,忍不住用作业本纸折了架纸飞机,扔了出去。
结尾:他没想到,就因为这个举动,三天后自己就被学校开除了。
一架纸飞机导致被开除,是一件很反常规的事情。这中间肯定发生了很多巧合、意外、冲突、矛盾,才让反常规的事情真的发生。不断进行这种戏剧性情节的构架训练,很快在真正讲故事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了。
第三种,实现“平凡梦”类型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写。有些人,自身经历就是传奇,他不需要编造,把自己的经历认真写出来,就是很好的故事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真实经历,则很容易写成YY小说(比如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
二、代入感
以上说完了情节部分,介绍了两个训练方法。下面再说说代入感。
我认为代入感有两种。一种是情绪上的代入,一种是环境、经历、事件上的代入。
情绪的代入,是指利用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比如对弱者的同情、对欺骗的愤怒等等),引发共鸣。这时候,描写的事件未必是读者熟悉的、经历过的,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我们来欣赏下面这个故事:
“老和尚挂了,对就是很啰嗦总劝我投胎那个,上次给你缝脑袋那个,嗯,挂了,捐片眼角膜车还堵桥上了,破冰箱扛不住……”投河男湿淋淋地发着微信,割腕女幽幽抱着医用冰箱。司机打个喷嚏,感觉车里冷,他不知道全城的鬼魂都聚集到这座高架桥上,想要渡一位僧人。
----以上故事来自微博,作者暂时没查到,如有知道的请告诉我
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情绪代入。
另一种代入,是因为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事件描写很“真实”、很“传神”,将读者慢慢代入到故事当中。这个,需要提高的是文字能力、细节描写能力。
相应的训练方法:
1、句子扩写训练
将一个短句,慢慢扩写成长句。
2、场景、动作画面感塑造
面对一个场景、一个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训练。最后要做到只看文字,脑海中画面便能铺面而来。
3、情绪总结训练
同情、愤怒、可怜、萌、生气、矜持、凄凉,人类的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心理、情绪,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进行描写训练。
当然,基本的词汇、文笔,是肯定要具备的。
三、节奏感
节奏,是指事件发生前后、快慢在故事中的具体安排。不同的节奏,能给读者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一种常见的手法,是将故事情节某个阶段冲击力最强的情节,放到开头直接抛出来。写完后,又按照正常的时间线顺序进行描述,这样会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比如下面这样的:
“老王没想到,自己这辈子居然会幸运到随便买一张彩票就中了五百万大奖。他更没想到,中奖后不过一个月,他就从百万富翁到百万“负翁”,而且连老婆都离他而去。”
又比如故事可能分成两条线,推进的时候可以两条线索交叉描写,交错推进。
新手写故事,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太平”。只会按照真实的时间顺序稳步推进,没有波折、没有变化,连情节都总在读者预料中,这样的故事是乏味、没有吸引力的。
以上说了一些分析层面的东西和训练方法。现实中,如果要做一个好的故事讲述者,还要下更多苦工,比如说:
1、从现实中取材并积累
有时候,现实比人的想象力更具有戏剧性。比如当年的白银杀人案,最近很火的《血战钢锯岭》,都是真实发生,又超过大多数人想象的事件。
假如想成为好的讲故事的人,要有这方面的敏感性,甚至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积累现实中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素材,用专门的工具分门别类保存起来。
2、一开始,尝试写短篇故事
没有积累和基础,中长篇故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驾驭的。最好的做法,是多写几百字到两三千字左右的小故事。
一开始,必然会面临“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这时候,上面训练、积累的内容就成为很好的素材了。
比如,随便一句话,可以扩写成一个故事。或者前面提到过的,平常的开局+意外的结局,补充中间的部分,也可以写成一篇故事。
来看个实际的例子吧(也就是开头的):
一天,不知为何老王突然起了个主意,要给自己五岁的儿子做一个亲子鉴定。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血缘关系。
老王和老婆美玉结婚七年,感情一直很好。结果因为这事,两人大吵了一架,最后终于走到了离婚的结局。
办完手续那天,两人找了家饭馆,双双喝得大醉。一起进的门,出来时已经各走各路。
“陈医生,这次多亏你帮大忙了,我和老王的事情办妥了,改天请你吃饭。”
街头转角处,美玉嘴角微翘,给做亲子鉴定的医生发了条短信。不远处,一辆奔驰车缓缓滑了过来。
某所医院的房间里,一个中年男人的脸被手机屏幕照亮。他看着短信,略微有些激动地拿起手机,同样发出了一条短信:
“王,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江边,刚才还酩酊大醉的老王精神奕奕,越走越快。他一手拿着电话,“哈哈,那娘们肯定想着你会开奔驰去接她吧。兄弟,这次多亏你帮忙了。”
这个小故事,虽然还是梗概,但情节已经比较有意思了,而它不过是一次练习,随便写个开头和结尾,再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补充”出来的。
时间关系,暂时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