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已经70多岁了,从几年前开始,总爱回忆过去的事,一遍一遍的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的的经历,这在心理学上属于一种生理现象:整理人生。
我妈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她年轻时的一个遗憾。那时的她勤俭持家,是种地的一把好手,还被评为勒县里的劳动模范,按照当时的政策,是有资格被提拔为干部的。但是因为那时父亲已经在外工作,她顾虑到家里的几个孩子没人照顾,地里的庄稼没人打理,就放弃了这次提拔的机会,这一放弃,就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
每当生活中发生不顺意的事情时,我妈就会感叹,后悔她当初没有去当干部,否则,也不至于一辈子辛苦操劳。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付出往往带有浓重的牺牲色彩,哪怕是我们主动做出的付出也不例外。父母对子女的爱尤为如此,我相信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出于本能的,都愿意倾尽所有给子女最好的。
但是,又几乎所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如意时,都忍不住怒吼出那句:我这一辈子辛苦全都是为了你。
父母的爱,成为了子女心中的一种不能承受之重,我们都被这种与生俱来的爱,裹挟着,推动着规划自己的一生。
约定俗成又心照不宣的按照老一辈的人生定律去生活,过了20岁就被催着找对象,结完婚就被催着生孩子,生完孩子,我们就成了父母,就开始复制父母的一生,将父母对我们的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开始新一轮的人生循环。
我们好像天生都很喜欢三岁之前的小孩子,据说人在3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也许是因为三岁之前的小孩,弥补了我们对自己3岁之前的美好憧憬,只有3岁以前的我们才算得上真正的无忧无虑。
我们看似顺理成章的人生长河里,自己却几乎没有成为过主角。我们的一生都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约定俗成的人生道具规范着一言一行,也许是麻木了,也许是觉得反抗也没有用,又或者生活的疲累,已经让我们无暇顾及其他。
在东方的悲剧文化里,人们往往喜欢一个人独自承受一切,以此赢得周围人的尊重与同情,从而建立自己高尚的道德感。所以在东方社会里,人们总会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不断的诉说自己一生中积累的种种遗憾,每一个遗憾,仿佛是一枚散发着光辉的勋章。
而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我们总是后悔已经做出的决定,总是会抱怨人生的不如意,却不知,是我们自己亲手把我们自己弄丢了。
我们几乎很少会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拥有怎么样的人生,或者思考了,会很少敢于付出行动。生命之所以珍贵,就在于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拥有怎样的人生。否则,我们只是一副在别人意志驱使下行走的皮囊。
我们一生都在东张西望,却唯独忘了低下头看看自己;我们一生都在四处奔波,却唯独忘记停下来抱抱自己,也许就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