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节过去了,在过年走亲访友时,家里的亲戚难免会关心我们的生活,问单身的,有男(女)朋友了吗?已婚的,什么时候要小孩?有小孩的,还要老二吗?即使你家孩子大了,还会问道,孩子学习怎样?期末考了多少分?网上有各种问题的回答攻略,提前准备一下。因为我们不需要有什么为难情绪,建议把它看成别人对你的关心,况且有些问题,迟早还是要面对的…
我就有认真考虑过,如果以后有人问为为,在学校学习好吗?我会很骄傲地回答:嗯,我觉得我们为为可棒了…我的谈话技巧是转移话题,不直接回答学习情况,而是罗列出为为的各方面优点。当孩子在场的时候,你一定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号:“在爸爸妈妈眼里,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只有优秀的你!”帮孩子树立自信,我觉得不难做到,但难就难在家长的心态。在我们眼里,估计看到的都是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家孩子的缺点。而且我们不仅这么认为,还会不自觉地比较,使自家孩子处于完败的处境。但这样地比较,本身就没有意义,而通过这样比较,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又有多少?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真想比较,就换个比较对象,把别人家的孩子,换成半年前的自家孩子。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家孩子身上,关注TA的成长,拿TA的过去和现在比较。估计这时候,会有家长质疑,“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就找点心里安慰吧?”其实,还真不是。或许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当下的情况,可是世界一直在变化呀!现在孩子不好的地方,以后就没有机会变好了吗?
对于孩子的发展,我想到的是,二十年之后,等TA们面临就业的时候,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现在的人工智能炒得这么火,据说我们现在从事的70%工作将来都将会被机器取代。其实,这些不是危言耸听,即使不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难道也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吗?对此,我还是感到一丝地忧虑。为什么会忧虑?因为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更大地挑战。到时候,我们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建议?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到时候还能帮得不上TA们吗?
我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孩子,首先是个道德健全的人,其次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这不是一句套话,是我的教育理念,是我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知识全面整合,灵活运用。我特别认可古典老师提出的乐高式组合这个概念:
乐高为什么伟大,能够有这么长久不衰的竞争力?因为如果一个能力是固定的,再好玩的玩具,玩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但是乐高是组合的,你玩厌了,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想象力,都能拼出来千百种样子。
想要拥有乐高式组合这个能力,一方面是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则是有活学活用的想法。而现阶段,我为此需要做的两件事:
一、自我学习。我本身对自然、科学等方面并不感兴趣,但是,我现在想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宇宙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所以我把“大历史”当作今年学习的一个主题。Susan在《斜杠青年》一书中提到“大历史”(Big History)。
各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很多,因为宇宙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宇宙万事万物中的某一方面,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把所有知识串联起来,最好的方式便是“大历史”。
只有经过学习,才能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我们也才更能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的人、事、物。所以说,我们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我希望我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好奇心,愿意通过学习,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现在智能设备都讲究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更何况咱们人类呢?而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是需要从她的兴趣爱好出发,然后慢慢扩大范围。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通过某一方面技能的提升,可以影响到她的其他方面,形成正向循环。
现在倡导“活在未来”,但它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不作为的借口。真正的“活在未来”,不光能够想到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真正的采取行动。“活在未来”是为我们争取更长的时间,享受更丰厚的时间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