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很烂俗,但我想没有比这句话更能概括这本叫《就这样,我睡了全世界的沙发》的书了。
和Ella的认识,缘于去年书香节的一场分享会,因为了解而喜欢,我主动加了她微信。Ella总是说我们俩性格很像,如果做心理测试结果一定是一模一样的。
有的人质疑,这个女孩胆敢睡遍全世界的沙发,会不会很open?在我决定要交这个朋友时,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还真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如Ella所说,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脑海中有怎样的世界,现实就会看见什么样的世界。
有了这股心理认同感,读这本书就感觉是自己在亲历旅行,太多的场景、感受似曾相识。
Ella说,写这本书是一口气叙述的方式,她表达喜欢会直接说“我很喜欢”,而我则会把脑海中的画面通过描述分享出来,很想告诉大家我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
所以,就让我们来看看她一口气讲了些什么。
1、关于成长
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庸,是面对世界的第一步!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猛然“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体验,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时点。在你窃喜于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众星捧月,一路的顺风顺水,或是沉湎于自导自演的悲喜剧里找不到出口,丢到大千世界一看,我们都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我们演的悲喜剧,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上演。
在纽约,餐厅老板不会因为Ella要完成间隔年梦想而多留一份情面,机会不会按照她的意愿多青睐她一分,现实世界里没有偶像剧主角。沙发主Ling,Melvine,Kelly,甚至日本餐厅老板,华裔房东西姐以及在唐人街生活的华人们,都有着各自的人生主线,因平行交错而产生的故事仅点缀了各自人生的一部分。
怎么会有人对我这么好,怎么会有人对我这么差,这些想不通都需要人生经验的积累给我们答案。世界是平衡的,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一个人占了,经历过极好就有可能遭受极差,可能正是因为有这些差的对比,我们才会更珍惜好的幸福吧。有些道理想通了也就过去了。
接受并正视世界的残酷、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是平庸,正是我们鼓起勇气面对世界的第一步。
坐在旁边优雅淡然的女孩,你怎么知道她不是刚从废墟里爬出来呢?没有人知道你独自扛过了怎样的黑夜。如果你有过委屈到极点的体验,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么大一个人竟然也会肆意痛哭像个丢了玩具的小孩。事实证明,没有什么委屈是一场嚎啕大哭冲刷不了的。
谁都有玻璃心,然而能在一次次的挫折和绝望中重新爬起来的人,一定拥有不一般的勇气和信念。所以治愈玻璃心的是成长,是见识,是学识,是磨难,是修养,是一次次的已失去和未得到。
所谓成熟不是变得世故和冷漠,而是对人对事都更加温柔和温暖,给人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感觉。作家青衣佐刀给Ella的评价是“挡不住的青春里透着另类的成熟”,我想这正是这位小女子环球600天成长的结果。
2、关于爱情
旅行中的爱情和校园、社会的爱情是不一样的!
Ella说,在国外呆久了很难再适应国内的思维习惯,喜欢就是喜欢,为什么要猜来猜去?我们都渴望简单的爱情,正因为纯粹,不计较付出和回报,往往却最容易受伤害。
从校园出到社会,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会对爱情的本质产生怀疑,徘徊在妥协边缘。但知心“过来人”猫猫说:千万不要改变自己的特质,继续做自己,保持初心,会有人懂得欣赏、喜欢和包容这样的你。
正确的感情关系是,让你可以轻松做自己,为你打开广阔视野,共同见证彼此变得更好。如果不是这样,相信一切都是合理的安排,因为时间最后会把最适合你的留下。
社会的爱情好像都是有条件的爱情,少了不顾一切的那股傻劲。所以旅行中的怦然才会更显迷人。
浪漫的布拉格之吻,没能让Ella冲昏头脑,而是选择用理性收住,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因为她说:独自旅行中的单身男女,邂逅“爱情”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维持这段“爱情”,会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到达的远方。
(德国男生David)
当然,也有的像Ella在泰国碰见的德国男生David那样,在间隔年期间认识了大七岁的韩国女生,并为了真爱追随到韩国工作定居。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选择理性收住或者义无反顾地享受过程,都是两种个人选择,没有谁对谁错,只要心甘情愿不后悔。
要是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怎么办?
记得《大鱼海棠》有个情节,湫问鹿神有没有办法可以忘掉痛苦的记忆,鹿神说,有一种药,能让人忘记世间所有的痛苦和美好,世人叫它“孟婆汤”,湫想了一下说:“还是来碗酒吧”。即使痛苦也不想忘记美好的部分。而最终,所有遭受过的痛苦都会和极致的美好一起,成为深刻而意义非凡的记忆。
逐渐懂得,依靠外物而获得的幸福感终有消失的一天,但因此沉淀下来的自己的思想,见识,记忆,才是真正伴随一生的。不依赖任何人,独立行走的你,无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如此坦然有底气,自尊自爱。
长大以后,爱一个人的表现,不再是不顾一切,而是卸下防备。“人,总是在遇见值得信任的人之后,才愿意把他乡当成故乡。”
3、关于梦想
过早或过晚实现人生梦想,都不必焦虑
“如果你在23岁前走遍了世界,是会发现更好的自己,拥有第二个梦想,还是会开始觉得人生无趣呢?”
巴拿马男孩David的人生就是这个“如果”,当世界对他不再有吸引力,他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选择了消极度日,然而恋人的出现让他重焕生机,找到了人生第二梦想。经过世界历练的他一旦明确目标,会走得比别人更快、更远。
梦想,似乎是人活着的唯一动力。在我看来,梦想的意义在于追逐的过程,这样看来过早实现人生梦想还未必是好事呢,遇到阻碍的时候就这样想吧。
曾经有人问,如果人生有得选,平静和精彩你选哪个,我说我选精彩。年轻如白纸时会认为,人生就是去经历,无惧冒险和未知,坚决不错过任何可能的精彩。现在仍认为,做成一件事情有时就靠一瞬间的冲动,当犹豫做不做的时候,去做,后悔总比遗憾好。
每当跌落谷底时,想起这番初心,大悟:现在经历的不正是当初想要的吗?选择了就不后悔。就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所以真正的高手,是专注生活中间他的梦想,而不是他的苦难。
为什么要旅行?因为在旅途中,每天似乎都可以有足以让人热泪盈眶的事情,个人眼里再多的欲望、哀伤,最终都将被大自然所担待、收纳。因为“旅行也是生活”。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有关非洲和南美洲部分的描述。原来埃塞尔比亚人还保持着袒胸露乳的原始部落生活,原来巴拿马人娶不了中国人,原来穆斯林世界的婚恋观和我们如此不同,原来非洲人民虽然穷但是拥有我们体会不到的纯洁和快乐。原来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生活,我们不曾了解过。
世界上,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活法,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审判官,也不要用自己对人生的观点去衡量他人的。遇到了坎儿,或是自己的价值观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必须要承认见识短浅,必须要给予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会没那么难受。
Ella在危地马拉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中写道:无论世界怎么变,潘靖仪那坚强勇敢的心不变,那潇洒的心态不变,那勇往直前的勇气不变。这句话感动了我很久。
Ella说,因为年轻,所以做自己想做的;她也说,漂泊过的人更渴望平静。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旅行的意义,或许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这个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