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们以为,小学是小时候的学习,学问,大学是长大后的学习,学问。其实大学是大人之学。我们可以长大,但不一定能成为大人。同样,我们可以触碰长大以后的学问,但不一定能触碰到大人的学问。因为精神境界之大,与身体发育之大不同,它是要追寻,要选择,然后才可以得到的,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自然,而是人为。
大人之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这两个在,有很明确的先后秩序。先明明德,而后亲民。
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明德,朱熹解释为人之所得乎天。人从明亮的天那里得到的——我们原本就拥有的。
究竟是什么呢?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原本就有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潜在我们的理性中,他们认为人原本就拥有的,大概是真理。但我们中国人,相较于真,更关心善,我们的明德,是天理,是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同生于天地间,都体现天地的一个精神,善,这是我们人原本的样子,也是我们将要到达的样子。大人之学,首先就在于唤醒自己原本就有的,与天地万物相融一贯的天理,至善。
要唤醒到什么程度呢?到一个明的程度。我们听闻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看法,太多,以至于不能明。明有的时候不是要多,而是要一,不是要知道,而是要判断。所以明的功夫,包含了知道,辨析,判断,选择。如果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精髓融进来,还应该包含实践。
知道,辨析,判断,选择,实践,这个世界,有一个伟大的方向,我们的行为,指向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