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独处与幸福的最后一篇了,如果没有看过之前的,可以点击链接从1开始阅读:
独处与幸福1
独处与幸福2
独处与幸福3
独处与幸福4
独处与幸福5
人活着活着总是会老的,从生命开始的好奇,到最后需要向生命好好告别,人在这短短的一生里要学的很多,那如何在最后阶段的生命里生活呢?叔本华在最后谈了谈老年时的独处问题,看看他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到60岁以后,独处倾向会发展为一种真实、自然的本能。因为到了那个年龄,一切都倾向于助长独处。老年时千万种幻想和疯狂都被克服,生命中精力旺盛的年华已经过去大半,这时的人已经没有更多的期望、计划或目标。和他同时代的人们已经消逝,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新群体把他看作圈子之外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流逝得更快了,于是我们便想把剩下的时间留给智慧而非现实生活。
每一个人享受老年好处的程度,由这个人的思想智力所决定。只有精神卓越的人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老年时光。
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正如贺拉斯所说:“缺憾是美的一部分。”或者用一句印度谚语来说:“美丽的莲花都有丑陋的茎。”因此,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人肯定会发现孤身的生活比起与他人在一起更加轻松容易。
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地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建议养成一种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不要第一时间说出所想,同时也不要对别人说的话太过于字斟句酌。相反,无论是在道德还是智慧上,都不要对它们抱有过分期待,而要在对他人话语的漠不关心之中不断强化自己,想要践行最值得称赞的宽容品质,这始终是最可靠的方式。
这样就不会和他人过于深交,也就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侮辱。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就像一把火,智者能在适当的距离上得以取暖,而不像蠢人那样靠得太近,一旦被烤焦便会立刻跑开,并在孤独中瑟瑟发抖,叫嚣着大火烧得太旺。
叔本华的老年时光应该是最幸福的吧,第一他是智慧之人,想来已经是最大程度地享受老年时光,第二那个时候,他的思想已经被世人所接受,真的是可以笑着的老年生活了。但是提起老年生活,是不是心里很不淡定?说实话我也不淡定。
第一现实生活里想要过好老年生活,费用可不少,大部分的人很难年轻时存够美好老年生活的钱。第二还得看家人怎么样,生病和感情都可能出现变故。第三这时代发展的这么快,有点担忧自己未来是不是会被时代落下。最后还有女人的烦恼,真的是越来越糟糕的皮肤和身体啥的,而且不可逆,哪怕表现的淡定内心还是面对镜子时不得不感慨!
好像只有精神才能补充我对未来老年生活的期待了,因为思考和精神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既不需要物质也不需要太强大的身体,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精神上的满足也能弥补现实生活中的遗憾与痛苦,越是更早的学会精神生活,想来生活会是充满期待的。
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地反应,最后也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因此精神是会影响人的生活走向的,而老年到最后避免不了要有一段孤独的时光需要去度过,独处这件事对于早已习惯的人来说,是享受,但是对于忙碌的人反而是一种煎熬。实际上看看身边的老年人,他们并不缺物质但依然在尽可能的干活,实际上来说就是不做这个无事可做更让人无所适从,不过我们试着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确有的是字都不认识几个。
所以人在变老的过程里,除了方向正确,更重要的是世界的技术要适应,但不必介入太多,否则离得太远就太冷了,靠得太近又被伤了。这个度的确是一门学问,而且不光光是在老年与世界的关系中,实际现在的我们,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与世界能够相处,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独处的空间,愿每一个你体会到来到人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