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那是你走后的第五个秋。
那天的午后,我本想让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一抹斜阳泻进来,照在那个插着红瑞木花瓶的窗台,显得不那么沉郁,然后拉开我想你的序幕。
然而天却不遂人愿,它阴郁着,连窗外的树叶都犹如和你达成共识般地静默着。
于是,我找来你最爱的"凯文科恩"的音乐,沏一杯柠檬菊花蜂蜜茶啜饮着,随着茶烟轻扬,心中就兀自喜欢上了这样一份宁静的感觉,悠然的思绪竟然开始落叶缤纷起来。正与那样一个清远深美的季节合着节拍。
蓦然,很多远的近的人和事、欲望与现实、亲近和疏离了的,它们扑面而来了,似这般浩大的袭击着没有防备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梳理了。
是的,就在我做完那些想你的仪式后,我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专注的想你,而开始关心除你之外的世界了,这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叛逃?
唯一的解决是以毒攻毒。坏的东西,让它腐烂至彻底。好的东西,让它释放至彻底。多虑,迟疑,犹豫,保留,有何用处?让一切完尽,燃烧至充分,什么也不留下。
于是,我将所有情绪恣肆放纵着,不管不顾了。我想:管它们将我带到哪里,管它们如何泛滥呢!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矛盾体,有时为了一份曾经的执念,常常被困在原地,却依然会如一个不倒翁,倔强地屹立。
也不知道究竟要等些什么,期盼些什么,站得久了,连自己都忘了最初坚持的理由。非要这样吗?非要让心放逐的不知归路?曾不停地问自己。其实是难以控制,或者是不想控制了吧?
“做事是全然只讲究逻辑和结果的。做人却只有唯心主义的那一套派得上用场。”看到这句话,感觉符合了我对自己言行的阐释。理智和情感的较量仿若唯物和唯心之间的较量,你批判也好,赞同也罢,它们通常并行。
我渐渐喜欢上这种情绪,如同我固执的喜欢上你曾离开的秋一样,没有了霸气的热烈,没有了争芬斗艳,慢慢的心如止水,慢慢的不再缤纷,心温和的走到秋天,这样温润的枯竭,打动了我。“此时,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贪恋这一份安静了。
可能那时,没有你陪的日子,经历了冬之冰寒春之烂漫夏之热烈后,就只能与秋为伍,与秋同谋成为知己了。
它,适合一个人把酒言欢,举杯与秋月对酌。不必等那个岸边人了,故人已去,永远不会再来。
在内心深处,你总是清醒地会知道,什么时候是开始,什么时候是结束。时间也会以它的方式提示你。如此看来,过程中的种种波折起伏,如不可逃避的幻梦一场。
我喜欢的情节只有初始和结果。犹如最早时看到的《廊桥遗梦》,男女主人公在雨中分别的一幕,一直在我记忆深处,那么清晰。当时的我感动的如主人公般泪流满面。她被感性和理性交织着,纠结着,最终还是选择了家庭。
最感人的是男主人公,为了她,一直未再爱上别人,直至最后遵守诺言,两人在生命的尽头走在一起。
我想倘若当时,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就真的好吗?过程中会不会充满了矛盾?琐碎而平淡的日子会不会将彼此的心愈来愈远?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就很喜欢这样的构思。不要那个邂逅以后的漫长过程,只拥有开始的甜蜜,然后消失于彼此生活,只拥有那样一份刻骨蚀魂的记忆就好,不必沉溺免于彼此伤害。
在这样一个盛行离开,而我们又都没有学会告别的年代,还是珍惜眼前拥有的吧!
记得当年也曾和一个人如同《向左走,向右走》中男女主人公那样:比邻而居,一年里却从未遇见。
在很久以后提起这件事,唯感叹缘分的神奇,但也庆幸没有相遇。因为,今天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本来就是平行的,又何必强制弯过一道弯儿来相遇呢?
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所有存在即合理。
如今的我们唯感恩于生活的赐予。好与坏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坦然面对,一切安然。让纷繁的心事与贪念寂然入风。有些事情就如这秋天似的枯了萎了,在时光里,渐行渐远渐无声了。
此时音乐还在循环往复,我就一直沉沦在其中了;茶已尽,再蓄水也已经淡了味道。我就在那样一个踏实、稳妥的秋的午后,感觉着它慢慢将一切回收。
秋水天长里,一切痕迹都可有可无了,风轻云淡了,连那些生生死死都可以被收藏了,慢慢的在秋的光阴里淡化、隐没了。让浅浅的笑在我脸上闪现,让我的思绪也如这秋风般的轻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