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从未贬低任何一位歌手,他们都很努力,少了任何一个,乐坛都会少一些光亮。
打字的时候想起了《花房姑娘》,我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歌前半段就十分惊讶,“我好喜欢这歌。”
当时的崔健,黑豹是先驱者,他们或许像流星一样很快闪过了,但是留下的是满天繁星,是中国摇滚的开始。
但是音乐不只有摇滚,人也不会只喜欢一位歌手或者一种曲风。
人是贪婪的,音乐让人垂涎
不知道是哪个人说了一句,说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周杰伦到陈亦迅”,还有人声称许嵩、徐良、汪苏泷就是“三大音乐屌丝”,仿佛贬低什么就会抬高自己的品味。
当然仅仅是品味,我没有说艺术品位,因为我感觉很多听众听什么只是觉得好听而已,与艺术无关。
我初中的时候听周杰伦听许嵩(暴露年龄),高中的时候听周杰伦听汪苏泷,到现在还在听周杰伦,当时感觉jay的歌总是不过时,简直常青树,歌词还很有意思,但是深入了解后发现并没那么简单。
当时总是出了新歌就听,大学时候才翻出来一些jay出道前几年的老专辑,我才明白,并非杰伦不会过时,而是
他的歌太过超前
细细听那些早年还显的稚嫩的编曲和嗓音,从那些当初被家长说“这小伙子吐字不清”的歌词中听出了震撼,当初第一次心里知道了什么是音乐天才。
记得初高中的时候什么至上励合,BOBO,飞轮海,汪苏泷,张杰都火过,总是班里突然间都哼一首歌,到现在有人说自己喜欢这些居然会觉得有些羞耻,总觉得不敢承认自己喜欢过才是真正的羞耻。
除了这些小鲜肉歌手和网络歌手,中学时期还有另一股音乐潮流,那就是文学风。
记得当时大江南北受着郭四爷笔杆子的调教,搞得大家都把青春当一道明媚的忧伤,四爷书中出现的朴树和王菲的歌曲都被大家下载下来互相传,到现在我还会唱上两句《红豆》《阿修罗》,还能弹出《白桦林》的曲子。这两个人的歌都有一种安静的感觉,但王菲像青藏高原上距离天无比近的那一种寂静,而朴树,就像随便一处树林。
中学时期爱看动漫,什么《死神》《火影忍者》《海贼王》的主题曲都能哼上一段,后来学会追番,类似《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一类的番配乐总是很燃很热血,当时甚至因为这些动漫歌曲萌生了学日语的想法呢,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梶浦由记、和泽野弘之等等大神的大名我还是记下来了。
许嵩是我除了jay之外最喜欢的歌手,总有人在曾经喜欢过他的歌而过了多年又回来贬低他是个网络歌手。其实网络歌手并不是什么贬义词,许嵩出道的那个时期正值网络音乐文化盛行,而vae又不是个喜欢抛头露面当公众人物的创作者。
其实vae只是没变而已,他不想进那个浑浊的圈子,所以才一直只思考着自己的音乐,他的歌如《拆东墙》《违章动物》《别咬我》都抨击着一些社会现实,《微博控》等歌曲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健康生活,还有许多中国风和摇滚类的精彩编曲,做词也毫不逊色,这样一位不炒作自己的歌手,为何又要被屌丝说成屌丝呢?
年轻人的流行音乐在一个时间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个时间段就是《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无数老歌被改编被翻唱突然爆火,很多人喜欢的歌手变成了一位位乐坛老前辈或者参赛选手。
陈奕迅,刘德华,张学友,张宇,李克勤等等一些人的经典曲目被翻出来被我们欣赏,这时候有些人听歌不再为了好听,他们是觉得这歌高大上或者唱起来难度大而已,极端的甚至不再因为好听这一最初时的需求去听歌。
然后歌曲选秀类节目还带起来了一些民谣歌手,民谣是真的崛起从《南山南》到《成都》,大家开始越来越多的了解民谣歌曲,但是还有人说民谣唱的不知所云,这个就是看法不同了,对于我来说,好听就喜欢就好了。
由于长期追番进入了b站,在b站的音乐区又有一群偏二次元的音乐up,无论是翻唱还是动漫歌曲都很受欢迎,当然还有很多原创,这就新出了5sing这歌原创音乐网站,其中很多古风歌曲直接将我洗脑了,搞的我现在歌单里一半的古风歌。
其实民谣和古风有相似之处,民谣需要地方特色和生活经历,而古风歌曲需要文化底蕴,但是好听的歌如不一定有这些,这就造成了有些人摇头晃脑却听不懂歌曲的表达。
我觉得华语乐坛最浮躁的一点就是情歌太多,大部分歌曲充满了爱情、爱情还有爱情,这让我感到疲倦啊,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唱功的欣赏和古风民谣摇滚的曲风,这让我更喜欢那些不守旧不死抱着情情爱爱不撒手的原创歌手。
音乐其实是我生命中一个很大的部分。我觉得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看着朴树从生如夏花到平凡之路,看着当年只能去园游会的周董在塞纳河畔告白,看着vae多年如一日的创作着尘世那么美,看着,看着。
感谢上天把音乐的天赋都给了你们,然后把你们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