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工 徐国能

  当年「健乐园」还在时,父亲的刀工是没有话说的。 

  一般而言,谈吃之人喜言材料、火候与调味,很少研究刀工,这不是没道理的。讲材料,须见多而识广,山珍海味,荤素酱料,博通者当世已是几希,略知一二足可夸夸其谈,是为「权威」;论火候,则是以心传心的独门工夫,要有天份纔可领悟其中意境,像禅趣机锋,最为引人入胜;论调味,则是魔术师之流的综艺节目,趣味有余但内涵不足,不过观众最多,当年我们「健乐园」的大厨曾先生最不屑此道,他说「味味有根,本无调理」,味要「入」而不能「调」,能入才是真,调,就是假了。 材料、火候与调味,在烹煮时自是有其天地玄黄,发为文字也饱藏余韵,但刀工,实是一门易学难精,永无止境的庖膳功课。 

  刀工虽然被视为雕虫末技,但自古也有其承传,基本上,以用刀的顺序来说,厨刀有阳刀与阴刀之分,阳刀宰杀活的禽畜,而阴刀则割分已宰杀完成的食材,接着又有生刀与熟刀之别,生刀切批上砧而未煮之物,而熟刀则分剖已熟之菜。这在传统社会颇有一些禁忌,譬如《论语?乡党》篇中便记录孔子「割不正,不食」,一般人妄解切割得不方正,孔夫子便不吃,其实大非,「割不正」者,乃肢解兽体未依礼法,其实就是刀具不对,庖人用了血衅的刀具来分割食材,孔子便不忍下咽,善哉此心!仁者家风所遗,故孟子见齐宣王才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以今日的科学来看,这些区别实乃以卫生条件做为出发,阴阳熟生不分最易传播细菌,引起中毒,古人不明所以,只以鬼祟言之,试看今日,不也强调生食熟食宜用不同的刀叉甚至砧板? 

  生熟刀中若再细分,其用途又有文刀武刀,文刀或称批刀,料理无骨肉与蔬果;武刀则又称斩刀,专门对付带骨或特硬之物,现今家常多备一柄文武刀,前批后斩,利索痛快,惟无法处理大型对象,是为一憾。另有专家用的马头刀、三尖刀等,今已少见,暂且按下不表。前日见报载,某青少年持西瓜刀飚车砍人,其实并无所谓「西瓜刀」之流,此类刀具应称烧刀,柄薄背厚,只砍不刺,锋不甚利,但因其沉重,故入物极深,切西瓜自是得心应手,砍人则不免过于凶残矣。 

  一柄良刀未必能造就一位良厨,但一位良厨,则定有一柄宝刀。 

  刀会认生,故在厨中,绝无借刀之事,轻则大小方圆不匀,花丁不碎,重则断指伤人,诸多恐怖的传说在厨中绘声绘影,刀的形象似乎趋向恶邪一端,其实父亲说:刀本无心,是用者多心而已。 

  一柄好刀,包括质材与设计两大部分,两相得宜,纔好入手。 

  刀不宜纯钢,需入以其他金属,如钨,否则锋易钝缺,古人「轻用其锋」之说便是制刀技术不发达时的一个见解,今日科技下的好刀愈用愈快,不必常磨。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因人而异,重量亦因用途与膂力有所不同,但要能与手掌曲线契合,稍重为佳。若以力道而言,父亲说:「杀鸡用牛刀未尝不可,但杀牛却无用鸡刀的可能,大才可以小用,但小才却万不能大用。」话中似有无限感慨。 

  常人切割,能够整齐利落就算及格,至于刀法则略通砍剁划拍等常法即已无碍于色味,但要做为厨师,什么材料用什么的刀工,却要花些时间琢磨,不过三五年也可出师,但真正要得到其中精髓,非用一生来追寻,其中还要有名师指点,方可完全。 

  当年在「健乐园」,二厨赵胖子的刀法可算一流,他身广体盘,膂力惊人,使一柄沉甸甸的马头刀,刀腰沾着一抹乌沉的油渍,大骨之类在他手中往往一锤定音,无可置喙,再细小的葱头姜丝,也在他肥糯糯的指掌间灿然生华,在刀工里颇有「通幽」之致,但他自言刀工不及父亲,并非谦让。 

  父亲用刀不急不徐,但准确无比,手中食物愈切愈小,可还是一丝不苟,直到最后一刀,但这只是入门而已,一般烹饪多是下锅前即切剁完毕,但有些菜肴须要一体入锅,待煲熟后才行分割,这种菜最见刀工,其中有许多名堂,如一刀沥鱼脊,只用一划,即将整条鱼骨连鱼头取出,既不扷折,也不留刺,又如分全鸡,一坛乌骨鸡要在席上半分钟内分割完毕,坛小鸡肥,要能宛转间肉骨截然,汤水不出,要靠点真工夫。 

  父亲用刀,除了讲究力通腕指、气贯刃尖与专心致志等泛论之外,对于一把刀的发挥,也有过人之处,如一般人较少用到的后尖,甚至柄梢,父亲都能开发其中的奥妙,在许多重要场合派上用场。如前述「一刀沥鱼脊」,厉害的就是刀后尖的运用,料理时后分前挑,一刀两式,一明一暗,不知其中巧手者真是叹为观止,又譬如杀鳗,多数厨子用摔昏法,有时鱼未死而脑已碎,血汁一浊,肉质即有变酸硬之虞;但父亲的功夫就在刀柄,往鱼两眼间轻轻一顿,再大的鱼也立刻翻眼昏厥,再反手一挥,皮骨开矣。 

  有回在「健乐园」,酒余饭后,论起食道,父亲说:古代名庖中,取材调味以杀子入菜的易牙排第一,论刀工则属庄子笔下的无名庖丁,庖丁善解牛的关键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话说穿了并不特别,只是庖丁对于兽类的筋骨结构比一般人了解更多而已,可能是早先研究过牛只的生理构造,有点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对于人体的肌肉、骨骼了解透澈,所以画作中的肢干比例、细部表情能更准确而栩栩如生。故这位「科技领先当时一步」的庖丁刀法,恐怕未必有传说中的神奇。 

  自「健乐园」风流云散之后,父亲绝少下厨,现已茹素多年,再也不碰刀具,连这一手技艺也不肯觅寻传人,每天但钞读陶诗、心经而已,「能吃就好,何必不厌精细」是父亲现下的名言。倒是赵胖子南下自立门户,在高雄闯出了一些名堂。前年赵胖子七十大寿,亲披围裙做了几样,自言是晚年的心境神味,父亲因病不克前往,命我送对联一幅,席上展开,写的是:「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赵胖子对龙飞凤舞的字句饮尽三大白,流下泪来。 

  那回饭后,赵胖子微醺之际说出了父亲刀艺的来由。父亲艺业颇有传奇色彩,父亲少年从军,一直从事文职的工作,据说与写的一手好字有关,父亲字学颜柳正宗,又自出机杼写成行草,他的解释是在乡下写红白练出来的,还曾得意的说于老的字也不过如此。来台后,因代步方便,花了参拾元购置二手脚踏车一辆,经常在营区附近老王处修理,这老王不知何许人也,因为来台时遗失了身分证,一直被怀疑是匪谍,谋职无门,只靠修车为业,一年春节,父亲在营区写春联,因为纸多,一时收不了手多写了两幅,无处悬挂,遂转赠给老王,老王感动之余,竟说要「切个菜给父亲瞧瞧」,硬拉着父亲到他的「厨房」,其实只是个违章建筑的矮棚,取刀一柄,砧一张,红白萝卜冬笋各一枚,夹心肉一方,二话不说,笃笃笃地开始动手。 

  那天黄昏,赵胖子回忆,父亲失神落魄回到营区,本来两人约好要去吃涮羊肉,但父亲推说头痛不去,第二天伙房的老杨神秘兮兮地到处对人说,那个刘少尉真是深藏不露,几下就把全营的菜都切好,刀法之奇,他干伙房几十年也还没这本领呢! 

  这个故事我猜八成是假,不是赵胖子诓我,就是醉后胡言,但向父亲求证的结果,父亲无可无不可地默认了,但他意味深长地说:「子独不见狸牲乎,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我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父亲一生失意,经营事业几度成败,其中尤以「健乐园」的转让令其最为痛心,那是他一生的冀望所系,但近来父亲对这事却有了不同的解释,认为「健乐园」的失败反而是他人生境界的一次拓展,是一种福缘。 

  早年曾听父亲自论刀法,父亲尚在得意之时,说其刀法有三大奥妙,一是意在刀先,要有灵感才好切菜;二是马步需稳,如此浮沉二力方能施展;三是听声辨位,断定材料的内部结构才好施力。初听之际,以为父亲是武侠小说看多走火入魔了,但亲自下厨时才渐渐体会出话中之理。我求学台中之时,经常在一家香港烧腊店中用餐,那香港老板刀工极好,叉烧肉片薄如信纸,我暗中观察其用刀,发现他以左手持刀,右手拿菜找钱之时,左手不忘用刀背轻轻在砧板上敲出一种节奏,这是一种不让灵感「跑调」的方法,而他切菜,双膝微屈,两足不丁不八,愈细的刀工,双胯越开,父亲说这是沉气于踵,使浮力于锋线的刀法,市井之中,自有奇人,这是不消说的。 

  中年以后,父亲更执着于刀工的钻研,此时他最得意的是发现了均匀吐纳与刀工的关系,他常对友朋推广,既可切好菜,又可健好身,但一般人常闻言大笑,多当他是疯子看待,为此父亲受到不少打击,从此自己默默「练功」,不再对任何人提起这套「切菜内丹」。尤其后来事业失败,这门绝技也就无疾而终了。 

  晚年父亲不再提刀,只写书法,字中一派圆润祥和,甚至近于绵软,不像是杀生无数的人所手书,有一回父亲掷笔浩叹:「我的刀法从字中来,还是要回到字里去」。我仔细回忆父亲用刀,并揣摩了他的书法,这才了解父亲用刀的技艺,「老王」可能是个神灵启蒙,而真正的老师,恐怕就是那些人生的风霜,与积迭成篓的唐碑晋帖吧! 

  父亲病后,我们极少闲谈,沉默反而成为我们之间相互习惯的一种语言。 

  有一次我偶尔说起他用刀之神,希望能唤起他对往日美好的记忆,但父亲只平淡地说:「若非我困于刀工,可能早是大厨了,刀工刀工,终究还是个工!」我明白父亲的不甘,当时在「健乐园」,父亲似乎只能切菜,我猜他有更多的想望,但都被他那独步当世的绝艺所埋没了,如果没有这项绝艺……无怪乎他发展出各种玄虚刀工理论,其实都是一种情感的转移而已。 

  回想这些年,父亲教我写字,却不督促我勤练;教我奕棋,却不鼓励我晋段;教我厨艺,却不准我拜师……,让我在每件事上,都是一个初入门庭的半调子,一个略知一二的旁观者,最后他写给我的一张字是「君子不器」,那时秋夜已深,父亲望向庭中那株痀瘘老树,月明星稀,风动鳞甲,久久不能言语。 

  如今我几乎不到厨房,免得一些不必要的感伤,成为一个真正远庖厨的君子。我重新拾起书本,发现了其中腴沃的另一种滋味,偶尔可以尝出哪些文章是经过熬炖,哪些诗是快炒而成,有时我甚至猜想,某作者应该嗜辣,如东坡;某个作者可能尚甜,如秦观;至于父亲晚年最敬仰的渊明,执着的一定是一种近于无味的苦;而刀工最好的必属黄庭坚,因为他的字那么率真而落拓,因为他的诗,父亲晚年钞了许多。 

  我经常思索父亲的哲理,但并没有成为我人生的指导,有时我会沉溺在某种深邃里而感到迷惘;但有时则在其中,找到一种真正朴实的喜悦与宁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过电影《饮食男女》的朋友,都知道大厨老朱用的厨刀,三排都放不下,连斧头都有,作为一般家庭选厨刀当然不用这么专业,...
    陈壹阅读 18,172评论 0 3
  • 从来没设想过自然灾害如此近距离,发生在自己的城市。9月15日莫兰蒂正面登陆厦门,报了好多个平安,想着应该把这些记录...
    ddStacy阅读 12,590评论 0 1
  • 本周学习收获: 学习与课程 1)得到课程学习修正,部分精读,其它查阅。4日-9日未完成复习课程已补齐。 2)周二得...
    暖暖的大树阅读 278评论 1 2
  • 按说这个点儿,我应该在午间小憩——小憩这个词,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装X。就跟西红柿不说西红柿,非要说番茄,土豆不说土...
    脑门丁阅读 530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