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吴景明的《蒋锡金与中国现代文艺运动》肯定提供了有关小蒋生平和创作的丰富史料,但我只看过摘要和目录因为——】

蒋锡金,江苏宜兴人,1915年1月3日出生于南京。

蒋家本是宜兴当地一个殷实的地主家庭,太平天国动乱后,家境逐渐败落。祖父蒋励真奋发考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官费名额,带时年十五岁的儿子蒋拱辰一同赴日,蒋拱辰后又考取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官费生。父子学成归国,家境也由此趋向复兴。据小蒋回忆,祖父蒋励真还曾与鲁迅同在教育部共事。

受父亲影响,小蒋很早就开始参加学生救亡运动。小蒋的三个舅舅都是共产党,其中一个还是宜兴地下联络人。

1927年9月起,小蒋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杭州省立高中读书,后进入上海正风文学院*读大学。学生时代,小蒋经常在《申报·自由谈》、《人世间》发表诗歌,在正风文学院学习期间还自编了诗歌壁报《声音》。

*上海正风文学院:和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样,在当时都是政府认可的私立大学。

1934年夏,蒋锡金从正风文学院毕业。经父亲朋友贾士毅*(时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兼农村合作委员会委员长)安排,从同年12月起在湖北农村合作委员会做放贷干事。至1935年夏离任,小蒋用双脚和双眼真正认识了湖北广大的农村世界,并利用空闲时间将自己从校园步入社会的所思所想转化为创作。目睹农村贫败惨象的小蒋甚至曾义愤填膺地认为,如果能真正遇到山中的“匪”——游击队,他就可以把带来的钱款送给他们,再让他们带自己一起走。(十九岁的小傻子)

*贾士毅:民国财政学家,江苏宜兴人,蒋家世交。

1935年8月,贾士毅因派系争斗卸任委员长,小蒋亦受牵连,索性辞职,回上海过了几个月读书写字的闲散日子,后回宜兴老家与表哥蒋有林创办《中国新诗》。同年11月,又应贾士毅之邀赴湖北财政厅工作。

1937年春,小蒋搬入武昌水路前街小金龙巷21号。起初,小金龙巷租住的都是财政厅的同乡同事,但小蒋与他们生活习惯和志向大相径庭,相处并不愉快。后来,同乡们渐渐搬离,这里也就成为小蒋与文艺界友人的“小据点”。

1937年9月下旬,二萧来到武汉,经于浣非*介绍认识了小蒋。大量难民涌入使武汉住房局势十分紧张,小蒋热情邀请二萧入住小金龙巷,让出卧室,自己搬进书房。萧红为了报恩,小蒋在家时就积极为他和萧军洗衣做饭。

10月下旬,端木蕻良也抵达武汉,搬来与二萧和小蒋一同生活,这里渐渐成了《七月》杂志编辑部。不久,“民国漫画界第一才女”梁白波*到武汉宣传抗日,无处落脚,又被小蒋收留进小金龙巷,端木和二萧挤一张大床,梁与小蒋在外间分床而睡。不过没多久小蒋就搬去汉口与好友冯乃超*和孔罗荪同住了。

*于浣非:东北作家。1934年赴武汉与赵惜梦创办《大光报》。1936年西安事变后,《大光报》经费提供者张学良遭蒋介石扣押,报纸被迫停刊。为谋生计,于浣非找到了一份武汉海关卫生检疫工作,后来就是在船上遇到了二萧。电影中的“宇飞”是于浣非的笔名之一。

*梁白波:1927年,小蒋在上海住处的房东女儿正是梁白波,后在武汉才重新相认,两人当时还被传了不少“绯闻”。梁后来想和小蒋一同去延安,但二人最终均未走成,据小蒋说没有答应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怕与她同走,便要成为恋爱的事实”。后来,梁与恋人叶浅予分手,嫁给了在武汉认识的空军飞行员陈恩杰。

*冯乃超:1936年与小蒋在武汉相识,二人办公室对门,很快成为好友。当时冯化名冯子韬,小蒋并不知其真实身份,后经朋友告知,小蒋十分惊讶地跑去问冯:“创造社的冯乃超不是跳黄鹤楼自杀了吗?”冯笑答:“我活着,就在你面前。”二人后来应《大光报》汉口副刊《紫线》主编孔罗荪之约,合办另一副刊《文艺周》。

在武汉期间,小蒋参与了众多文艺活动和工作,包括与正风文学院同学严辰合办《当代诗刊》,与冯、孔合编《战斗》,与穆木天(两人于1936年中国诗人协会上初识,建国后一起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合办《时调》(首刊封面由梁白波创作)、《诗歌综合丛刊》,以及《文艺阵地》等。“八一三”事变后,小蒋又加入了“镇扬四贤”(路易士、韩北屏、常白、沈洛)组织的菜花诗社,为《菜花诗刊》供稿。

《战斗》的创办过程比较有趣。当时,一切报纸刊物都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密监控,活动十分受限。《扫荡报》的背后势力是复兴社*,本已答应小蒋资助其办报,后又食言。而此时《扫荡报》正在筹办《战斗画报》,有意请小蒋担任文字编辑。小蒋等人商议后,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为己所用,于是一口答应,同时故意将自己要办的刊物定名为《战斗》,造成两份刊物“所属一家”的误解。为将“假戏”做得更真,小蒋还特地请朋友带他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登记,有证经营,更加名正言顺。(张欣欣太适合演这段了)

不过,正式登记需要发行地。于是小蒋等人凑钱在武昌胡林翼路租了间房子,开成“战斗书店”,还给一些流亡朋友当落脚处。《战斗》一经出版,洛阳纸贵。战斗书店在发行此刊的同时,还经售生活书店*的图书,并成为武汉三镇唯一一家敢于发售延安《解放》杂志的书店。

*复兴社:与“蓝衣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人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即日后大名鼎鼎的军统。对其详细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丁三的《蓝衣社碎片》。

*生活书店: 1932年由邹韬奋在上海创建。1948年,与新知书店、读书生活正式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电影里出现过小蒋去生活书店和读书生活为萧红借钱的情节。

1937年“一二·九”运动两周年纪念大游行,民权路发生枪击事件,小蒋号召青年同学慰问伤者,被特务盯上,次日就被逮捕入军人监狱反省院。特务让小蒋写便条以骗诱二萧,小蒋故意在签名上做了暗号,令萧军警觉,拒不配合,后二萧与端木蕻良都被以“斗殴”罪名抓去了派出所。端木临走还拿了条毛毯和《新旧约全书》,是做好了长期坐牢的打算。

然而众人当天傍晚就被释放了。二萧等人是由胡风出面找关系保出来的,而小蒋脱险则归功于世伯贾士毅再次出马,当时蒋介石正好人在武汉,于是贾直奔老蒋官邸要人,老蒋开出三个条件——停掉在武汉办的刊物;不再写文章;离开武汉,贾士毅全都替小蒋答应,当然小蒋一件也没做到。(不愧是你)

小蒋被释放后,拒绝了贾士毅为他重新安排的工作,搬去汉口三教街九号与冯、孔同住,并开始筹办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二萧也转而搬进了冯乃超在武昌紫阳湖畔的寓所,只留端木(因为拿毯子被萧军嫌弃了)一人留在小金龙巷。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会刊《抗战文艺》于两月后开办。文协算是国共二次合作的产物,最初得到两党共同承认和支持,主要参与者包括周恩来、陈立夫、冯乃超、老舍、巴金、孔罗荪等。

就是在这段时间,冯乃超建议小蒋与其孤军作战,不如投入组织和同志的怀抱。

小蒋:我老早就是这么想的!可我没有认识的党员给我作介绍人!

冯:那我们算不算认识?

小蒋:?

冯:在下就是共产党员。

小蒋:?!!!

1938年2月,蒋锡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党员身份并不公开,因此得以凭“无党派人士”身份主持《抗战文艺》的出版。

1938年4月,小蒋、孔罗荪、罗烽共同创作了话剧《台儿庄》。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爆发,小蒋不同意撤离,提出组建“十人团”——“由十个单身而力壮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留守,在日寇重重包围之下的武汉坚持宣传抗日,直至最后突围。”不过这项提议终因成员陆续离开无疾而终。同年8月,怀有身孕独自滞留武汉的萧红前往三教街投奔小蒋等人。武汉沦陷在即,小蒋不久就听从组织安排,去广州创办《大地》月刊。9月,萧红和李声韵乘船去了重庆。

小蒋到达广州后,《大地》终究因欠缺经费没有办成。战火不断蔓延,小蒋辗转流亡至香港,又在茅盾的建议下,于同年11月回到了“孤岛”时期的上海。虽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办报狂魔小蒋还是一刻不停地投身于抗日文艺工作中。(成就太多,懒得写了)

1940年8月,小蒋接到上级通知,去江南抗日义勇军(新四军第三、五支队)开辟的根据地做报道工作。于是,小蒋化装成基督传教士到达常熟,成为江南社(新华社在苏、常、太地区的支社)的一名记者。同年11月,因病(痔疮啦)被送回上海疗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小蒋遭日方追捕,逃亡南京亲戚家躲避,但家中遭到日军抄没,损失了大量文稿。1942年9月,二十七岁的小蒋化名蒋福俦,在建成中学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教授国文、文学概论和世界通史。这所学校也是中共创办的一所地下学校,然而小蒋当时已于单线联系的上级失去联络,只能默默为解放区输送学生。走出去的学生渐渐多了,有人写信回来,引起敌人注意。小蒋在学生的帮助下逃脱了抓捕,后几经辗转找到了淮南新四军的队伍。

1944年12月,画家郁风从香港反沪,还向小蒋问起绯闻女友梁白波的下落,小蒋并不知情,当夜写作时,突发奇想,临提了一个笔名为“大夜怀波堂”。直到六十年代,小蒋才获悉梁白波后来随丈夫去了台湾,已经故去。

抗战胜利后,小蒋随新四军宣传部转战各地,于1946年回到新华社任《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昔日在“孤岛”上海共办诗歌座谈会的友人关露前来投奔组织,并希望能在副刊发表作品。然而,抗日时期,关露受命于组织潜伏汪伪特务李士群身边从事情报工作,平反不及,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汉奸文人”。新华社社长要求关露不能以本名发表作品,小蒋替友人争取未果。1982年,关露在北京自己的住所内自杀。

解放战争爆发后,小蒋随新华社转入山东,继续撰写战地通讯。1947年加入山东省文协,后又转至佳木斯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任教。

2003年5月25日,小蒋病逝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享年八十八岁。

曾用笔名:丁郎、长庚、辛若、锡金等。

被他扮演的是一个喜欢在东湖里游泳交朋友的文人,像这炎热城市里的一梭青浪。




参考资料:

邓先海《萧红在汉九个月》

句芒:《有关萧红的一百个细节》

蒋锡金口述,吴景明整理:《抗战时期的文艺逃亡之旅》

蒋锡金口述,吴景明整理:《上海“孤岛”文艺运动亲历记》

蒋锡金口述,逄增玉、吴景明整理:《抗战初期的武汉文化界》

黄凡中、蒋於缉:《从武昌到上海:诗人锡金抗战时期的文学历程》

孟庆枢:《“敬爱的”含义——追忆锡金师》

钦鸿:《蒋锡金先生的旧信》

钦鸿:《与蒋锡金夫妇聊天》

宛因:《萧红的虹:萧红传》

王洁白:《蒋锡金著译目录》

吴景明:《蒋锡金与中国现代文艺运动》

吴心海:《文坛遗踪寻访录:待漏轩文集》

尹骐:《女诗人关露的苦难人生——一个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的遭遇》

与国难同行的东北人家真实故事(一)https://www.sohu.com/a/109154221_35085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