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过后就要走亲访友,难免要喝酒。
初三中午,迫于无奈,我坐到了酒桌上。
我戒酒已有半年,在左将右劝之下,我吐露实情,“不是不喝,是胃有了毛病,酒后会烧心,且持续很长时间。”
有人建议说:“吃点xxx就会好的。”
有人说:“喝点蒸馒头用的xxx就会好的。”
我说:“都试过了,可效果不好。”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表舅哥说,“你烧心的症状是什么?”
我回想着那不舒服的状况,犹豫了,那症状好像真难描述清楚。
“是烧心还是反酸?”表舅哥追问。
我一脸茫然。
表舅哥科普道:“烧心是感觉胃里有一团火,来回串烧的不行。反酸是有东西从胃里反到食管再到嘴里,能感觉到明显的酸性。烧心和反酸是两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治疗用药都不同。”
我满脸佩服。
回家后,我上网查询了一下烧心和反酸。
度娘讲,烧心是指,胃部或胸骨后的灼烧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反酸是指,胃内食物经食管反流达咽喉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原来两者真的大不相同,我常描述的烧心,从症状上来看实际是反酸,平时用的药就错了。
我不禁陷入沉思。
生活中,对常见、常听、常说的事和现象,自认为和别人理解的相同,细想一下,这里面实际上存在许多差别,发生的口舌之辩、对牛弹琴、不知所云等现象,本质上来讲,就是信息不对称。
因此,对基础概念的共识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概念弄清弄懂,达成一致意见,才能为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安排部署奠定基础。否则将和春晚开心麻花表演的《占位子》小品一样,走错教育已成事实,尽管在措施上大动脑筋、大费周折,但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毫无效果,成为最大的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