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很久之后,我才开始具像的了解这个世界发生在各处的苦难,其中包括书里所描述的性侵,或者说是诱奸,并且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存感,常常会想,自己无知无畏的长大了这么久,没有经历过这些,真是好幸运,没错,是幸运。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知黑暗为何物,苦难为何物的无知少女,每天最大的郁闷也不过是要去上不喜欢的课,而喜欢的人还没出现,我那时一点也不害怕宿舍无人的时光,甚至会有期待,一个人的时光总是那么恣意与自由。
这一切在我来广州之后的第二年便不复存在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开始上班,进入真正的社会,更多的是因为,曾经我离一场谋杀是那么近。
不知还有人记得吗,那应该是15年,我与航哥住在大学城,他在华工读研,我在离华工三站公交的地方贝岗上班。
一个已想不起是怎样天气的日子,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传遍大学城,一个女生来找在大学城的朋友玩,却意外失踪,被发现的时候是在贝岗自行车馆的一个男厕所,裤子被脱去。
那是我活了二十年唯一一次这么近距离的体味到谋杀这件事,我以前是一个夜晚独自走路从不害怕的人,从那以后我这种无谓离我很远很远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所坚持的某个东西,信仰也好、习惯也好瞬间崩塌。而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消失不见,无能为力。
而后,社会上频出不幸的新闻。
高校教授性侵女学生。
补课老师性侵女学生。
学校校长带小学生开房。
甚至性侵婴幼儿。
······
网路资讯的发达使得这些可恶、可恨、可耻的行径一次次曝光在大众面前,一次次冲击着普通人的底线。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你认识的遭遇性侵犯的人后来怎样了?”,有5306个回答,里面匿名的大多是自己经历过的,而实名的大多是自己同学、朋友、熟人经历过的。那些匿名用户,选择这样的平台,这样的方式将自己内心最隐秘最难过的经历说出来,伤害他们的人有老师、亲戚、朋友、同学、陌生人甚至自己的父亲,而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施暴者总是那么容易逃脱惩罚,而这些被伤害的,被侵犯的却不得不带着巨大的心理包袱,努力的说服自己才能活下去。
说回这本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用了一个如此喜气的书名,却讲了一个无比残酷的故事,不,不能说是故事,应该是事实。乐园既是地狱。多么的黑色幽默。
相信每一个坚持读完这本书的人内心都无法平静,不仅仅是房思琪还有伊纹的遭遇是如此悲惨,而是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时,是否也做过这些惨剧的帮凶。
书中让我最愤怒的竟然不是原原本本的施暴者李国华和钱一维,而是那些本应拯救她们的人却一次次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
思琪曾向母亲发出过求救信号,她对她的母亲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而她的母亲诧异的看着她说“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对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年纪这么小就这么骚”
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真实却又无限可悲
柴静的《看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这句话回答的虽然是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却也可以回答为什么迄今为止我们家庭的性教育为何是思琪妈妈式的。
思琪也向她的灵魂双胞胎怡婷诉说过,她告诉他,她和李老师在一起,而怡婷的第一反应是她好恶心,她对不起师母。难道恶心的不应该是李国华,对不起师母的也是李国华吗?
思琪曾有好多次对她亲爱的伊纹姐姐欲言又止,而她知道伊纹同在深渊,她没有办法也不能再用自己的苦难给伊纹增加苦难。这个善良的孩子。
而伊纹,那个美丽的、坚强的、勇敢的伊纹姐姐的苦难你能说与旁人无关吗?
那个明知一维打走了几个女人的张太太,说着死也不把女儿嫁给一维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了一维。那些对伊纹的伤心知肚明的太太们的沉默与无所谓,莫不让人觉得心凉。
如果说伊纹已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她因为爱低在尘埃里的姿态,她因为爱所付出的代价,可以抵消张太太类的无情吗?
还有郭晓奇,那个被李国华、男朋友、父母、堕落伤得千疮百孔的女孩,在自己醒悟过来时,想着不能让更多的女孩重蹈覆辙,将自己的遭遇写出来发布到网上,而那些善良的普通人的回复却是“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第三者去死、可怜的师母、还不是被插的爽歪歪!”,这论调是多么熟悉,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我发现我们从不缺乏对加害者的同情,却对受害者诸多苛责,好像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加害者,不会成为受害者一般。
让我想起近几年很多次的类似新闻,女孩被男朋友杀死,评论总少不了对女孩各种恶意揣测,什么花了他的钱,伤了他的心,好像花了钱,伤了心就该死一般,加害者已经为自己找了无数个合理的理由杀死曾无比亲密的那个人,可悲的是旁观者还在继续为他找理由。
蔡宜文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李国华类无比了解这一点,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伤害那些无辜的女孩。就像书中所说的,一个最坚贞的圆实际上就是最排外的圆,那一个个女孩被这个社会牵起的无比坚贞的圆禁锢着,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冲不出这严丝合缝的圆。
作者在书的后记写道“我所写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我所能做的只有写。女孩子被伤害了。女孩子在读者读到这段对话的当下也正在被伤害。而恶人还高高挂在招牌上。我恨透了自己只会写字。”
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的无力感,而我们这些读者,不仅仅只能感受到她的无力以及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我们要让这无力变得有力,我们应该在书中得到教育与启发,就像我们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知识一般。我们个人的微小力量虽然不值一提,但当这无数的微小力量汇聚在一起时,我相信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可以给予他正确的性教育,如果我们身边有受害者,我们应该坚定的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而对于那些施暴者,我们的唾弃以及愤怒会让更多潜在的加害者有所顾忌,我们能做的其实比想象中要多。
书写的很沉重,读者读后心里也很沉重,作者用其心血、经历、才华、痛苦所书写的,我相信不止是为了自己寻一个出口,更为了更多的女孩可以不用再经历这些。
让我们祈祷这个世间的苦难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