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小白
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皆大欢喜》莎士比亚
2020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好多人应该都没有像今年一样在家待了那么久的时间。在家闲来无事,就索性买几本书读读。买了十几本,先从哪本开始读呢?从名气大的开始吧(肤浅甚至有点儿虚荣的我把虚荣体现在点点滴滴上)。
这便是我和《蛙》的见面。可谓目的不纯,行动不明。纯粹因为作者是莫言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才感觉貌似高大上。翻开看看,切,像有些我不喜欢的作家一样,写的文字一股乡土味,还故作写的轻松流畅。再往后翻翻,读起来倒是还可以,但是这写的六七十年代我们的人太愚昧丑陋了吧。啧啧,怪不得获诺贝尔讲呢,就是丑化自己人,取悦外国人呗。
在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时,我还在里面好一通骂,说这书算什么水平,这就是把国人写成小丑嘛。就是这样的水平在国内能得奖?取悦国外人,恶心我们吧。
说上面一段话的时候,我读了大约三分之一。而后往后读,渐渐,慢慢地,认识到一个事情。我就像站在一座山面前耀武扬威,狗跳猫跳,喊话示威。然而山并不会理会我,却无时无刻让我看出自己的渺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成了一个人虚荣的筹码,喜欢读书变得成了高大上的事,属于高级趣味的一种。我不否认开卷有益,但是怀着不同目的去读书,总感觉味道变了。而我,就在变味道的路上走了很久,直到碰到这座山。在高中毕业后,直到现在,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的读书,写东西,好像都围绕着几个和书没有关系的东西:提高自己素质,和别人聊天更高大上,显得很文艺,显得比别人更有逼格。我在这里也想问一下正在看我这篇文章的人一个问题:一个作者,写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之前一直忽略了,并不是从一开始忽略了,而是我中间丢了十年。
我现在记得之前上学时,学习鲁迅的文章。可能现在我才明白一点,学习鲁迅文章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中国读书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往高了说是各种什么什么家,他们最核心的价值是,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的思考,对于历史某个时期的反思,警醒世人,启发世人,不要重蹈覆辙。历史的教训要总结,现在的问题要正视。
这些年我在读什么啊,什么盗墓小说,什么都市爱情,什么旅游行记。这些书可以读吗,当然可以,但是别让逢迎世人口味和乐趣的读物改变了我们判断好书和读物之间的标准。
莫言先生在《蛙》最后也写道,他想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计划生育那个时期的一些不好的细节,以及好多人做出的牺牲,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警醒如今的我们。
聪明的我,感觉自己才是看透世间万物的一个人,我观点独特,角度犀利,对什么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呵呵。。。我就是这么牛逼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