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影响力最强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内心的学习欲望。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内在欲望在很大层面上来自学习的兴趣。从纯自然科学的角度,实验已经判断了人在有强烈内心欲望的时候会分泌或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作用于大脑的语言中枢,进而决定了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调动孩子们学习欲望的最佳手段,从很大程度上说,哪怕是培训班里蹦蹦跳跳、童谣歌曲、涂鸦手工这些内容,能够吸引住孩子都是了不起的。就语言本身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交际。不论是看卡通还是阅读原版书,看懂了,交际完成了,孩子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而且这是智力层面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高级兴趣。如果没有完成交际,表明上蹦蹦跳跳的兴趣是深入不下去的。另外,日常生活里的吃喝拉撒睡,或是课堂上的常用指令,这些承载关键交际信息的语言,孩子在直接使用中很快就会最先掌握,根本不需要去渲染兴趣的作用。
往一个桶里倒水,这就是“输入”。倒呀倒,坚持不懈。终于,桶装满了,水开始往外流了,这就是“输出”。如果我们普通的父母,甚至我们的英语教师都在“输入”这个词的覆盖下处理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们的孩子怕是永远也走不出父母所经历的英语之痛了。
在没有把学习者大脑的主观能动性纳入考虑的前提下,“输入”这个额概念在中国被理解得很片面,可以说就是给过去的“填鸭式”学习方法换了个包装,而“加大输入”更是成为了让孩子拼命加码学习的时髦变体。
我的体会:
我家孩子,幼儿园中班,几乎每晚都要看三集原版动画片peppa pig,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我的一个朋友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一直要给她看这一部动画片。我告诉她,因为她还想看呀!最开始,她只是默默地看,到今年暑假,她就一个人拿着玩具,用英语扮演里面的各个角色。她自编自演地很高兴,有时能演半小时。我注意听了她讲的内容,尽管一些长句她省略了或是自创了一部分,但是涉及到日常交际和她感兴趣的部分,她基本上能原封不动地说出来。我们从没有教过她里面的句子,也从没有纠正过她的错误,有时听着好玩就跟她说两句,逗她开心。她学英语的内在欲望确实是自己兴趣所致。如果孩子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他们就会去找更多的资料,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输入”。如果孩子对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内动力,那么,大量的“输入”就跟填鸭式无异。
摘自《别说你懂,英语启蒙》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
整理: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