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从来没有出过北海大门的时候,就听说“杭州小笼包”很有名。记得有一回大年初一,那个在北海人人都上街的日子,阿公带我们几个到中山公园。在当时的老汽车站旁边,大榕树下,就有一家店“正宗杭州小笼包”,阿公就给我们几个买了一笼。我们一人吃了一个或两个,也没什么特别味道,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好吃。我只是记得我们几个堂姐妹一起出门吃过小笼包这么一件事。
后来在库尔勒,竟然发现路边也有一家“正宗杭州小笼包”。我们相视一笑,坐下来,点了一笼,咬了一口,根本没有食欲。
外地见过的所谓的杭州小笼包,有些连褶没有,更不要说里面可能还会有汤汁或者是笋尖肉馅的。
这么大的发面肉包也被叫做“正宗杭州小笼包”,杭州人会不会哭死?
我知道在整个浙江地区就没有哪家店叫“杭州小笼包”,说“杭州小笼包”的绝对是外地佬。杭州一带的小笼包也吃过不少,尤其是家门口的早餐店,那里的小笼包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杭帮。如果你可以详细地说说“新丰小吃”和“知味观”小笼包的区别,表明你是名吃货,或者你已深入了杭州。即使深入了杭州,也未必能够了解各个区小笼包的味道。在我们这里,这些年的“毕浦小笼”声势比较浩大,不过,那些不知名小店的小笼包更有杭帮精髓。
我在浙江生活了近二十年,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外地佬,入乡随俗的事情恐怕需要一辈子。咸豆浆,第一次喝的时候,全吐了出来,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学会。有些习惯是难以更改,比如,在这里,夏季喝一碗薄薄的粥(接近米汤),夹点榨菜、咸鸭蛋、馒头,无论如何我都是不习惯的。北海人喜欢吃粥,必定还是要有菜的,这个菜说是大鱼大肉都不为过。再不济,北海人也会“咸鱼送粥”,哪里有配馒头的?在北海人看来这个是典型的捞佬。再比如说北海人几乎不吃面条,北海人爱的还是猪脚粉、牛腩粉。“桂林米粉”肯定拼不过“大眼三猪脚粉”“五妹猪脚粉”的吧。
今天听婆婆说北海的面条很好吃,竟然要买北海面条回来浙江,我真是大吃一惊!他们在北海小住了一段时间,也许接触的外地人比本地人还要多得多,还认识了几个卖薄皮核桃的商贩,说他们在北海都买了房子的。其实,北海当地哪里有什么核桃坚果之类的。北海的沙蟹汁我已经不吃很多很多年了。当然,作为正宗北海人的我,也未必能代表北海人。
有一次我在新力买衣服,小姑娘很厉害,全程普通话,我差点都以为她是外地人了。最后一句还是漏了嘴,“这件衣服配大捞(音lou第一声)好好看”,我内心就崩溃了。外地人冒充本地人也就算了,还有本地人冒充捞佬的,真是够废的了。
有一回我回到高德小镇,卖5块三斤红龙果、香蕉的商贩都是说普通话的了。还好,那个卖虾仔米乙(一个字,由“米”字+“乙”字组成,北海话发音eī(短音))的妈仔还是那么亲切,讲“一闷银一只”。
现在每个城市都大量涌入了外来人口,本地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巨大冲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久之,哪里还有什么地域特色,地球都是一个村了,对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