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期待,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可是,有的期待却化成了泡影与心伤。
下午接儿子放学时,刚下楼遇见云儿。看着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随口问了句怎么了?原来是因为孩子上学的事儿。原本孩子毕业前被一所中学提前录取,感觉一切皆大欢喜,再不用操心孩子上哪所中学了。然而,今年的招生录取方法有变,具体也不清楚怎样就用“摇号”来决定学生上学的命运。也许是上帝给的一个玩笑,云儿的孩子在摇号时没有被摇上,自主招生录取时又没能被录取,这下孩子的求学就被拒之门外。本想着跟该学校领导好好的说一下,看看能不能给通融一下,(作为孩子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看问题的本质就不一样。家长一心都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所中意的学校,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县城中学的承受力及近崩溃)结果,那学校的领导态度之强硬,最后就是两个字儿:不要。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突然间就懵了,因为近几年全家都住在县城,让孩子回回老家去上学又着实放心不下孩子。最后没办法去找另一所私立学校,给的答复是报名之初没有在他们学校,现在不予接受。几处碰壁的云儿犹如沙漠中迷失方向的行者,茫然若失焦虑难过苦不堪言。看着她那满脸的愁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话语去安慰她,面对现今的教育现状,也只有只能采取沉默了。
近段儿全县的焦点儿都聚焦在了孩子上学择校的问题。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全都变成了不确定性。理解不透解释不清的教育现状,造成如今入学难的问题。乡镇的家长是一股脑儿的把孩子往县里送,潜意识里认为县里各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比乡镇的好甚至好的多,一旦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从内心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起来。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强,那么入学以后也许就没有太多的问题出现。但如果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弱,就会出现哭闹甚不愿上学的心理,甚至对上学慢慢变成一种恐惧。于是乎家长孩子一起遭罪一起流泪可谓是伤心焦虑至极。殊不知家长朋友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出现在哪里。特别是小学生,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你给予他多好的学校,而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与关爱。更多孩子被送进全托园,一两周才能见到爸爸妈妈,爱的缺失给孩子们造成心灵极大的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孩子三观的形成都与原生态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当孩子一旦缺少了家的温暖、家的包容、家的监控,那么就如一台运转的机器丢失了几个关键的螺丝钉一样。可能最初不影响它的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慢慢的就会显露出来,到那个时候再去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奕。
谈起教育社会上更多的是盯着老师怎么怎么样?如果学生出了任何问题,第一个被提及的就是老师,似乎老师就是主宰学生命运的真神。其实,如果我们能真正的静下来,用一种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教育,最大的问题更多的是来源于家庭。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很多时候潜意识里都会认定教育就是学校就是老师的分内事儿,当孩子进了校门。好,所有的问题全部推向学校,似乎与家长没有关系。这种可怕的观念如果不去改变,教育的发展一切都是妄谈。
但愿,所有的教育等待,都能变成有意义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