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调
小姐,这个词汇在中国人的日常应用里贬义多于褒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登录各大媒体和各大街面的“包小姐”。
1
今天我和一众科室同事聚餐,说实话我很不喜欢中国的餐桌文化,先不说我认为进食是一个很隐私的问题,单单就是那种叫单的长呼小叫,就已经让我极为厌恶了。
大家开始拿到菜单的一番推脱,其实是一种熟人间的礼仪,原本这好的开始,被一生尖利的“小姐,点菜”瞬间打破和谐,我并不是想传播什么负能量,而是我觉得一个看上去如此精致的女人,是如何用那么尖利声音穿透我的心脏。
当负责点菜的小姑娘站到我们面前时,我发现她的表情很木纳,带着隐隐的厌恶的回问“小姐,你想点什么?”。
我是个生性敏感的人,至少在我对别人的称呼上我会很注意,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我始终认为我们相互之间贩卖的是利益和服务,而不是漠视,尤其是对陌生人的情感漠视。
有的时候这种情感漠视也会让很多人错过很多机会。
2
上述的事情,让我想到了曾经我带着小侄女外出吃饭的一件事情。
落座之后,我问侄女想吃什么,侄女看好菜单之后,并没有和我沟通,直接朝着一个方向大吼一声“服务员,点菜”。
我当时的反应就是反问侄女“谁教你这样的?”,她说“每次和爸爸妈妈出来吃饭都是如此”,话还没有说完点菜的服务生就来到我们面前了,我低声的和侄女说了一句之后,侄女向服务生道了歉,并用了阿姨的尊称告知对方自己不是故意的。
事后我告诉侄女下回点菜,如果可以尽可能的走到前台,或者可以帮你点菜的人身边在和她说话。
第一:省力气,而且一次话就能说清楚
第二:假如是你做这份工作,你希望别人对你这样大呼小叫么?
我们都很注重和熟人之间的礼仪,我们很少注重对给予我们服务的人应有的尊重,人和人之间我们互相贩卖的是劳动价值,而不是“卖身契”
也许你并不认为自己“趾高气昂”,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换位思考,在这每个人都可能是“服务员”的社会,你就没有遇到过语言表情上很“高冷婊”的人么?
别忘了刘强东还送过快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