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思索“体验是最高权威”的价值,猛一听这一理念只是很认同,可用语言来描述这种认同感着实难倒了我。不禁深思……
当专注思索,灵感来临了,或者不曾被觉察的体验浮出水面。
前天市教研员突然打电话给我,打算让我在暑期全市高中教师业务培训时做一场有关思维导图的讲座。
事后觉察我的内心除了欣喜并无往常的忐忑与担忧,通常对这种类型的报告或这种大型场合,我会马上予以对抗——我不行、没经验、做不好,不能让别人满意会让我心里很不舒服等——这种自觉的自动思维让我退缩回自己的舒适区继续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
事后又会很冷静地分析利弊,明明是利大于弊的事情,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将机会撰在自己手心里?内心矛盾不已。
曾经我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存在非成功即为失败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一个被割裂的旧世界。
现在接通电话当下我的各种反应与体验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我没有立即得出非黑即白,尤其是倾向于“黑”的联想、想象,而是马上反馈出积极乐观的自我认同——我行,我可以,即使失败也是成功。
然后马上将这一决定性瞬间记录在行事日历,并马上发散思维应该从何着手,并锁定讲座框架、材料来源,设定完成截止日期,拆解每日任务进程等。
进一步思考,目前我能坦然接受这种任务与我最近的体验相关。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很清楚现在高中生语文学习上的障碍,却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倍感无力,从年初发现语文学习工具、自我管理能力等鲜少受到师生的关注,开始着手研究,尤其是接触到有一定难度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始,决定做好一件事情。
从此走上一条体验胜过一切理论与想法的实践之路,几乎每天坚持手绘,体会大脑肌肉拉筋的感觉,随之而来复利出更多的体验——习惯养成过程的真实体验;“有效的目标+计划+实施+总结复盘”的全程体验;把一件事情精进到极致的真实体会。
当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性通过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专业三级,我反而不再觉得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而是快乐满足,前所未有的笃定“正确的目标+持之以恒+刻意练习+单点突破=成功”。
这之前,对于其中的“持之以恒”或者“刻意练习”,我明知道很重要,却无法以更有效的方式让我的学生们去接受。当我体验过,我可以很真实地向他们描述整个拉筋、突破的身心感受,甚至带他们身临其境。
这样的真实让我的内心更加勇于向陌生的事物、向陌生的经验开放,之后我接受了很多社群分享的机会,没有一次自觉反馈以拒绝或者迟疑,我就是要感受,我需要一次又一次不同或相同的体验,拓展我看问题的视野,增强我应对外部世界的经验。
包括社群船务工作、引流工作我都没有拒绝,可能做的不够做得不好,但又有什么呢?随着我经历的越来越多,所有的不足都会得以正向成长,我会越发成为一个内外世界完整、和谐统一的人。
相应的改变,当然也包括我对其他人的看法,比如马上要小高考了,高一的学生将要迎来第一次如此重要的体验,很多人内心出现不适,焦虑不安、浮躁不已,学不进去,情绪低落,问我怎么办?
以往我会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紧张的?”“紧张有什么用?”“你应该……,应该……”。懂点心理学的我,回想以前会浮现的自动思维,无比汗颜!
我在干什么?我在干涉他们体验的权利,我在对他们的情绪感受进行否定或似是而非的评价,我在试图提供看似标准正确却无法让他们感同身受的方法,关键是对于他们的紧张感我其实内心是认同的,我跟他们一样的紧张!可我嘴巴上却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治疗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真诚透明——倾听、接纳当事人和自己的情感,开放自己的体验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这些情感。
2、无条件积极关注——关注自己关注当事人,尤其对他们内在经验体验到一种亲切、积极和接纳的心态。
3、共情理解——可以更准确地倾听自己的内心,变得较少评价,更多如实地接纳,更加真是的真诚透明。
同样的,如今面对因为紧张来跟我交流的学生,我首先分辨他们是来倾诉的还是来寻求帮助的,如果只是来倾诉,我静静地听他说完。如果是想要我帮助,我会接纳他的紧张,并将我的接纳传达给对方,然后肯定他的反应——
“紧张焦虑在学习中一直都在,只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里被激活变得更加的活泛,它跟你的开心幸福感一样是你的组成部分,也是你的朋友,为什么要否定它的存在?”
“接受它吧,就让他肆意地跟你呆在一起,你可以带它多出去散散步,实在不行,找个安静的地方哭一场,告诉它,乖乖地,不要捣乱。”
“你真的需要方法吗?如果你需要,……”
……
体验还在继续,体会到更多的酸甜苦辣,会见识到更多更高更美的风景,内心愈加的丰盈、灵动,善于适应。船长所说的个人成长建构师新三观我认为,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PS:个人成长建构师的新三观——
1、世界观:内外世界是动态且整合一体的。
2、人生观:心灵的丰满在于丰富多元的体验,体验是最高权威。
3、人性观:非评判与积极关注能激发人的建设性潜能。
建构师的使命就是帮助个体重新找回掌控内外世界的力量,这需要自我经验的积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