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孙玉厚16岁,弟弟孙玉亭刚刚5岁,两人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丢下两人和两人的母亲相依为命。旧社会,女人不兴出门,他们的母亲又是小脚,只能在家里劳作,山里和门外的事都搁在孙玉厚一人身上。他们家没地,孙玉厚就在周围村庄给光景好的人家揽工,以养活母亲和弟弟。
孙玉厚这是有担当。
孙玉厚为挣点买油和盐的钱,冬天农闲的时候,就给一家商行去吆牲口,翻山越岭走几十天,从陕西石圪节镇到山西柳林镇驮瓷器。山西柳林瓷闻名几省。孙玉厚给商行的掌柜挣了不少钱,自己也挣了一点工钱。
孙玉厚这是有闯劲。
孙玉厚去山西柳林镇驮瓷的时候,有一次一家姓陶的窑主家发生了事故,他冒死救了陶窑主。陶窑主感激他,和他结了拜把兄弟。陶窑主一再说,以后他有什么难事就来找他,他一定全力相帮。
大队书记田福堂一个人在山里耕种荞麦,气管炎发作,耕种困难。孙玉厚要从他的田地一边路过,田福堂不想让他看笑话,掉转方向犁地,想避开孙玉厚。没想到孙玉厚过来,没有直接过去,也没有看他笑话,而是帮着他把地种了,让田福堂大受感动。
孙玉厚这是有仁义。
孙玉厚手里有了点钱后,突然发狠想供他弟弟孙玉亭上学。他当时想:他家人老几辈子没出过一个先生,睁眼瞎受了多少气啊!从古到今,世界说来说去,总是识字人的天下。他想他这辈子是不顶事了,但说不定能把孙玉亭造就成孙家的人物。
1947年,孙玉厚家乡一带正处于战争状态。孙玉厚参加了村里给解放军送粮的运输队,同时还得种地,但他仍惦记着孙玉亭上学的事。当时因为战争,家乡一带学校都停办了。孙玉厚请人写信给柳林镇的陶窑主,问他孙玉亭能不能到他那上学。陶窑主满口答应。
孙玉厚这是有眼界。
1954年,孙玉亭初中毕业,到太原钢厂当了工人,成为孙家多少代第一个在门外干事的人,让孙玉厚一家非常高兴。
1960年困难时期,孙玉亭突然跑回家来,说他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买一袋土豆,不再回太原去了,要在家乡找个媳妇,参加农业生产。
孙玉厚没有办法,只好给他找媳妇,孙玉亭还天天给他妈哭鼻子。孙玉厚看孙玉亭这样没出息,才知道他给孙家造就一个人物的指望落空了。但他心平气静,并不为此而过分地懊悔,再次请陶窑主帮忙,在陶窑主的介绍下,孙玉亭找了一个对象。
孙玉厚这是有平常心。
孙玉厚虽然是普通农民,但他有担当、有闯劲、有眼界、有仁义、有平常心。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影响着四个儿女,让他们没机遇,也可以成为人品端正的人,像忠厚善良的大女儿孙兰花,有机遇,则可以成为事业有成或学业有成的人,像长子农民企业家孙少安,次子采煤班班长孙少平,考入北方工业大学的小女儿孙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