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穿团的妹子们,假设您穿越到一户人家里面,当您睁开眼的瞬间,发现您被一群吵吵嚷嚷的人包围了,您仔细分辨只听一人喜笑颜开说的是:“娘子大喜!有夫家上门纳彩来了!”
这回您的穿越坐标太绝了,穿过去之后连这是哪儿都没分清楚就要结婚出嫁了。没关系,您就当观摩一下唐人婚礼好了,白吃白喝不用掏份子钱,还能顺些古董回来。
唐代法定的结婚年龄,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女15岁”;唐玄宗为了增加人口,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我大唐鼓励人们早婚早育。所以您这时候结婚,在唐朝已经算晚婚了。
唐代确立婚姻关系第一步是立“婚书”。唐代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办子女的婚姻,子女如果不服从,依大唐律例,杖责一百。可见唐代虽然风气较为开放,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
除立“婚书”外,唐代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俗的影响,买卖婚姻非常普遍。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唐代的婚姻是:“嫁娶必多货,故人谓之卖婚”。不只是现在结婚需要房子和车,在唐代三媒六聘,是一样都少不得的。
唐代不同等级的人禁止结婚:《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是不能结婚的。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汉朝以来结婚遵循六礼,在唐朝也并行不悖,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指的是男方请媒人带彩礼去女方家提亲;问名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纳吉指男方拿女方的名字、八字在祖庙占卜;纳征亦称纳币,男方家正式下聘礼给女方家;请期指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六礼后还要拜过天地,入过洞房一系列繁琐的婚礼仪式过后,你们二人才正式成为夫妻。下面就要直播亲在唐代的婚礼现场了。
太阳西斜了(唐代迎亲一般都是黄昏举行),新郎官先祭拜自己的祖先,焚香祷告自己要往家里领人了,随即抱起一只大雁(鸭,鹅)翻身上马,带着几名傧相和一辆装饰好的迎亲花车,再叫上几十号护卫随从,一行人浩浩荡荡上路了。
“奠雁”是迎亲的核心部分。新郎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新娘家,只见新娘卧室前放着屏风,新娘背对着您坐在马鞍上(别问我为什么)。新郎只需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大雁隔着帐幕掷过来,娘家这边抖开一匹红布把大雁裹上,并用五彩丝线缠住雁嘴,之后新郎再吟两首诗,新娘子就乖乖出来上花车走了。
一路吹吹打打,转眼就到了夫家门口,侍女挑开车帘,您转身要下——且慢,只见一群妇女每人手持一块毡席——别紧张,人家是替您铺路的。您在毡子上走过去,后面的人就把毡席拾起来继续往前铺。这个仪式叫“转毡”或“传毡”,总之要保证您从车上下来到室内一路脚不沾地。
走进院子里,要先拜猪圈,再拜炉灶,这是您日后主要的活动范围了。随后您被领到夫妻行李的地方,唐时叫“青庐”,一般是在院内西南角找一块吉地,搭起“百子帐”。在搭建青庐的时候,女方要专门派人来参加“撒帐”仪式,就是把一些果子金钱在帐中抛撒,寓意吉祥。
走进青庐,您被扶到帐中端坐,这时候您可以把用来遮脸的团扇放下来了,不小心和坐在旁边的新郎四目相对......这个环节叫“坐帐”。
午夜时分,婚宴开始。有侍女捧饭前来,您就是再饿也不能多吃,按规定,侍女会喂您和新郎一人三口,到时候您可别舔盘子,贻笑大方啊。
下一步是喝交杯酒,官方说法叫“合卺”。把一个瓢分成两半,你们俩个各拿一半,满上酒一饮而尽,期间还有宾客用丝帛把您俩系在一起。
喝完酒后,要把新郎新娘的礼服外套,复杂的头饰除掉,再为您俩梳头合发,把您俩的一缕头发编在一起。
最后就是宾客撤退,把帐帘放下,时间是属于你们的了..............此处省略1000个字。
唐代纳妾是合法受保护的,如果您觉得婚姻生活不满意,没有自由,想要申请离婚的,按唐律有不同的处理办法,这也是我们下期要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