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百姓常常面临饥饿的话,管理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让他们上交的粮食和税收太多了,所以才导致百姓常常受饥饿之苦。老百姓很难管理,管理者就要考虑是不是作为管理者太多的行为干预了百姓的生活,使得百姓无所适从所以难以管理。百姓对死亡看得很淡,管理者就要考虑是不是管理阶层对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而不关心百姓的生命,这样让百姓觉得自己生命没有价值从而对自己的死亡看得很淡。所以只有那些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的管理者要不只考虑自己的生命而忽略的百姓生命的管理者高明得多。
这一章老子跟我们讨论百姓对自己生命的态度跟管理者对自己生命的态度成反比例的关系。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老子先从民之饥谈起,老百姓受饥饿之苦,是他们不劳动生产吗?很显然不是,他们需要努力靠劳动来完成国家税收然后才能养活自己,假如他们辛勤劳动仍然忍饥挨饿的话,问题一定是出在国家管理者的粮食和税收的比例上。每年的年产量一定,国家收取的粮食和税收过大,则留给百姓的粮食和钱财就过少,一旦留给百姓的粮食和钱财不足以维持他们正常的开支的话,百姓就会受饥寒之苦。所以一个国家如果百姓经常出现受饥饿的情况的时候,该国的管理者该检讨一下自己的粮食和税收政策的比例了。“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不会在安心地在土地上耕耘了,他们的想别的法子来养活自己,百姓不安心在土地耕种,他们能做什么呢?可能会经商,从逃避交过重的粮食和税收,或者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或者消极怠工,吃不饱干什么啊!这样的百姓就很难管理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管理者太爱喜欢有所作为了,常常需要做一些加大百姓负担的事,比如今天喜欢马,需要百姓负担养马的费用,明天喜欢造车,需要百姓负担造车的费用,后天喜欢宝剑,需要百姓负担起造剑的费用,这一来而去,只见管理者三天两头改变主意,百姓无所适从,管理者越有能耐,越有作为,百姓受的苦难越多,所以百姓就不太愿意为管理者个人的那些作为买单了,就难以管理了。“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百姓一难治,管理者就很生气,就会加大对百姓的处罚力度,甚至用死亡相威胁。一次两次百姓还有点害怕,到了后来反正交完粮食税收后没钱没粮吃饭也是一个死,跟受处罚也是死有什么区别呢?久而久之,百姓对于死亡没那么看重了,看得很轻很轻,不怕死了。根本原因在哪里?在国家的管理者那里,他们有才华又如何,这些才华只能给他们自身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让自己活的久一些。可是这是建立在让百姓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威胁了啊!“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所以这种只顾自己的生命,作为好的管理者,不够那些不过度考虑自己多有才华作为,自己活得多么滋润,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让百姓吃饱穿暖的管理者显得有远见,有才华。不比他们贤能。“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