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1
辛丑金牛年农历十二(腊)月十八,公元2022(壬寅)年1月20日,星期四。
第4周。
距离2022年中招仅剩155天。
距离壬寅2002年春节初夕仅剩11天。
今日格言
日有所盈,月有所亏。久而久之,岁年不弃。
俺亲奶奶有句话,至今我还记得,她说,在别人为你叫好时,说明他们不如你;在别人恼怒你,咒狠你,说明你跑在了别人的前面了。
今天,我才明白了它的内含。
2018年5月,我创立了焦作市百草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想用自己的一任芥官,带领故乡村民创业,实现农业合作化,“公司十农户十合作社十产业”,促使农业的转行,实现农民真正的脱贫,把财权,人权,经营权等委托了村里的老会计。不料,他们都中包私囊,勾结心怀鬼胎的股东,阴谋破坏,组织团伙,结朋营私,挖坑陷忠。也怪我太信任他们了,没有及时醒悟,痴谜妄想,错误的主观的臆断。最终导致投入几百万的企业和价值上千万的公司坡产了。
我也被急火功心,劳累过多,积劳成疾,四次命悬一线,六次入住医院。
就这样,12亩牡丹,28亩芍药,100亩白术,160亩丹参,2亩何首乌……(还有合作联户的60亩),荒草萋萋,破败凋零。本来计划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而第二年扩大规模,突破1600亩地大关的,为此育下70亩的白术苗,最起码能保证自身的400亩地都能遍地生黄金疙瘩。可是,败了。一败涂地,血本乌龟。
如今呢?每公斤白术38~60元,丹参42~50元,何首乌120~300元,当地主打品种地黄的药材突破了40~60¥……再叫好又有什么用呢?空留幻想罢了。
毫州药君姚某说,发展啊,你是为你全村好,毫州走过了60年的路,你都在三年内实现了。你比别人往后面多开了50年、100年的路,可恁村人会有几个人能理解呢?到头来体无完肤,有家不能归,亲朋离隙,债台高筑,差一点还被活埋了,在等到他们为你叫好时,早就跟不上了,太迟了。
最能明证的恐怕就是这个,企图以百草园为母本而再组建的“何井(历史)文化旅游区”了,地理图标入选,连正负地名办都惊诧了。
现在呢?百草园让外人承包发展成了种植草皮和养羊。
……
老槐爷已经成国家保户项目,奶奶庙亦挂牌竖碑,奶奶洗脸盆(昔日庙前的大水坑)成了文化活动广场,废弃荒芜的中学篮球场和被人霸占的育红班,转变成了灯光运动场和两层楼的村委大院,村级养老院也成立了,正在筹划兴修环村水泥路……而我都被逼成街头流乞,亡命博浪,远涉异地,僵尸走肉,苟言残澹。
往事不堪回首,一切皆成烟云。
今天,醒得早,再也睡不着了,便起来。
上厕归来,去洗了脸。
做饭的时间还太早,放到妻起来时,也就凉透了。
想到这便坐了下来,读书备课了。
5:03分,手机铃响了起来。
便看了看,换了煤炉的煤球。接下来,仍然是备课,读书。
大约7点,开始做饭的。
做好了便吃。吃过了涮。涮过之后,又帮忙把爱人捡拾来的柴货,搬了回来。
准备过春节烧锅蒸馍和烧菜用。
她捡了几大堆。
中午时,8点40分左右,开始上课的。中午上了两节。讲第5课《黄河须》。
快晌午时,天阴朦朦的,冷风吹面,像刀子一样。
不经意之间,听到钢瓦棚上传低低的响一一原来是冬雪悄悄的。
飘的很小,几乎不仔细看,就觉察不出来。
午休时,听了歌曲《黄河颂》:
下午,2:00开始,第一次,讲了《黄河颂》的03讲,全部结束了。
第二次上课时,补充了一则课外文言文《三人成虎》。点赞的超过了12450个。
听课情况也是马马虎虎的。
学生做业反馈是:
全天候内容:
晚上进行刷题考和下册第一单元的达标测试题:
备《老山界》的印迹:
恐怕这绝对是那些提倡JF者所想不到的。
加上课后练习题,这是3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吗?
23:15分了,该休息了。
再抽改几份钉钉作业?
8712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需要干干万万有理想、有担当、重实干的青年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自觉投人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起重任,放飞青春理想、书写时代华章。铸就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见贤思齐、志存高远,把职位晋升家庭幸福等个人的“小”理想,统一到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大”志向上来,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立下鸿鹄之志,方能笃行不倦。涵养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勇立时代潮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涵养这种担当精神,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勇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热情,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做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做服务人民的“勤务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与国家同荣辱、与人民同奋斗。
作为青年一代,面对日常工作,不能因其琐碎而轻视,不能因其平凡
而无光,只有厚植基层、从严从实、久久为功,才能在不断实千、不断拼搏中,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决策;才能百炼成钢,留下充实、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新时代的“新青年”,信念坚定、勇担重任、脚踏实地,为服务人民、复兴中华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分光”、“一分热”,让青春无悔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回眸史海,展望未来。
8713
提升自己能力的4个关键点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加大工作量——自己喜欢做,才有激情。而加大工作量,则是能力和业绩倍增的前提。
2、有一定要达到目标的决心——成功始于决心,先有决心,再有行动,就有达到目标的喜悦。
3、有ABCD计划——针对变化的现实有相应的应变之策。
4、及时督导,并用更好的方法完善同一件事——每多一次督查,多一次检查完善即多一次成功的可能。
8714
武陟民间故事:禹王阁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黄河像一条黄龙,放荡不羁,它喷出的黄河水淹没了大片村庄、耕田,使人们无法生存。
舜开始派鲧来治这条黄龙了,可鲧治不住它,又派鲧的儿子禹来治理。
禹在黄河沿的驾部村建立了一个大阁。这个阁雕梁画栋,非常宏伟、典雅壮观,门口还安有一口高一丈、粗数围的大钟,声音洪亮,三十里远就能听见。这阁就是禹治理黄河的衙署。
大禹详细分析了父亲鲧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采取的方法不对,不是采取疏导,而是采取堵截。他反其道而行之,不堵截而疏导,按其流向,两旁打上堤。
据说,他在这阁上整整住了十三年。这期间他向舜回报工作时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在禹的治理下最后终于把黄河这条龙镇住了。人们为了纪念禹的丰功伟绩,就把此阁称为禹王阁。
8715
武陟民间故事:船城
很早很早以前,邙山东头北侧有座笔架山,阻滞黄河水流不出去,因此,从太行山到邙山之间全是一片泽国。大禹凿通了笔架山,黄河向东流了。但是,从太行山到邙山之间还有不少河汊,到夏秋汛期,这儿又是一片汪洋。
为了开辟这一片土地,大禹带着数万民工,坐着大船来进行治理。他把船停在这一带腹地——也就是武陟县旧县城老城。分派一部分人筑黄河北堤,叫黄河靠邙山根流;分派另一部分人疏通沁河道,筑沁河堤,让它向东南流黄河。
完工后,黄河北岸露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谁知那只大船竟与土地连在一起,扒不动,撬不起。大禹无法只好将它留下了。后来,禹的子孙就在这条大船四周建立了城。后来,黄河和沁河决口无数次,城周围多次成为泽国,但城里没进过一次水。老百姓说:“因为它是个船城,水涨船高嘛!”
抗日战争前这里还是县衙门所在地。老年人都见过衙门里有个高高的石桅杆和石锚。老百姓说,那还是大禹治水留下的大船的标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