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最近看了一些商业书籍,大家一起在聊天的时候,不经意间掺杂了一些专业术语,在发表一系列的言论之后,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既然懂得这么多大道理,却为什么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呢?
朋友语塞,我们也就一笑而过。
那么到底如何去把大道理,转化成对人生的一种精进呢?
要避开的3个坑
1.恐惧
已经决定好要去做的事情,必然做过斟酌良久、平衡了收益利弊之后的准备工作,在入门时,还是有很多的恐惧,带着压力悄无声息的一步步逼近。
《摔跤吧,爸爸》前一阵的热映,在爸爸宣布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当地的女摔跤手的时候,除了要打破只有男人可以进摔跤场的铁律,还有全村人的轻蔑与鄙视,功课的压力,身体素质的差距等等因素,在父亲的坚持指引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苦的训练。
与她们相比,你的那些诸如起不了床,怕丢脸类似的心理状态真的算恐惧吗?
2.完美主义
我听到几个朋友在讨论写文章的时候,觉得自己写的很差,就不写了,老实说这真的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理由。
就拿我们从一上小学开始就接触到的课本来说,读这些课本的人,不过是7、8岁的孩子。但是,那些写出来这些课本的人,无一不是经验丰富的的教授,他们懂得,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如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教会给孩子。在测试中不断进步,第一版,第二版。。。。。。
抛弃做一次就成功的想法。写孩子们的书尚且如此费神,更何况你要写给成人呢?
3.极慢的入门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学某一个软件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劲把它安装上去,然后慢慢地去学,刚开始积极性挺高,后来因为学的慢,又没什么效果就不了了之了。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学的慢,在没有及时的响应到来之前,注意力就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了。
避开了这三个坑,接下来的只有一点
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1.融入小组,相互监督
同一个圈子,进步地更快。比如,你想拥有苗条的身材,立志减肥数次未果,翻着之前的豪言壮语,只有两个字:遗憾。在小组中,可以避免那一次次的中断,在新手村的友好氛围中,在不断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起到了督促自己的作用。
2.在开始的时候,接受自己的笨拙
在这个共享单车满地跑的时代,在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之余,经常看到有小朋友用共享单车学骑车的场景,学会骑自行车也是一个小目标,练习逻辑思考也是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也是一个小目标。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是,接受自己最初的笨拙。骑车摔跤就不骑了,思维导图嫌麻烦就不画了,没有拿到一个订单就不接了,是个什么态度?
3.找一个行业领路人,快速入门,获得及时的反馈
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教书育人,但是社会也有教书育人的功能啊,为什么还有建立这么多的学校?学校的目的再解释一下:更高效率的、分专业的教书育人。
摸着石头过河,那是第一个人做的事,吸取了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那是你应该做的事,找一位领路人,他会告诉你可能遇到的坑,在他的指引下,快速融入这个圈子,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避开了3个坑,不断精进,剩下的就是耐心,在不断精进中前行,去践行那些早已懂得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