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学浅,虽然号称是进入了一家通信行业的公司,但实际上工作5年以来,一直也没有从事跟通信强相关的领域。4年在做公司内部的配置报价工具,半年多的时间在做公司内部基于通信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实际就是为网规网优服务的更底层的数据服务产品,或者说BI产品的中层。
这次作业就先针对目前所做的网规网优工具为契机,简单写下我所了解到的现在通信行业发展史和针对无线通信网规网优工具的发展情况。
通信行业的发展应该所起步是相当早的,但对于过内来讲,大概也是从改革开放之后,七八十年代开始起步的。最开始,自然是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的固网业务。这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降低成本,让原来只能在城市间,通过邮局等方式完成通信网络的事情,变成全国范围的普及。当年,村村通电话估计是政府部门一个很强大的政绩。通信行业之前以及现在,技术都是通过通用的行业协议来定义的,比如接口,比如编码规则等。所以,八十年代的中国的通信行业也就是跟随海外通信行业的不发,利用已有的通信技术,帮助国人实现通信行业的从无到有,降低相应成本,能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用上之前领导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所以,从需求侧讲,首先就是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慢慢的就发展到要能够掉线率降低,通话质量要好,价格要低等需求。
那时候的网规网优估计就是调一调线路等工作,也无所谓软件类工具。
除了固网,就是无线蜂窝业务。1987年,中国第一个模拟蜂窝网络在广东建立并投入使用,这时候的终端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哥大了。之后,在1995年,GSM数据电话网正式开通,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用的2g。这个时候的2g,更多的也是在讲语音通信,此时的互联网发展还没有那么强大,而手机终端,同样也不会有数据上网与流量这种概念。
到了90年代,由于无线网络设备及网络协议很复杂,固网的设备和协议同样。为了定位相关问题,必须有问题发生时的状态记录和数据记录等信息。因而这个时候就有了基于2G的网管产品,也就是抽样或者实时记录通信信号的情况以及每次通信的质量/编码等信息。如果遇到问题时,工程师就会去采集相关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由于同步运营商或不同国家,其具体的业务场景等内容不同,此时的网规网优工具,更多的就是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单机版定制工具,有些很多都是定制excel。
到了2001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3g牌照正式在日本发布。3G在技术上最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数据业务上,而不是语音业务上。也就是传统上说的流量。但此时实际上在终端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因而3G的实际建设发展要在3年之后才开始慢慢的起步。而从2g到3g过度内容中,GPRS可以填补2g数据速率非常低的问题,因而在2002年,中国移动也才正式建立GPRS网络,也就是我们这些用移动的用户用了很多年的2.5g(由于移动3g使用TD-SCDMA制式的失败策略,当然也算国家政治任务,2.5g一直保存着)。回想当年,在上高中和大学的收,能有个诺基亚手机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而我们用手机做的最多的,除了打电话,无非时玩游戏和用wap看小说。各个国家也都在或多或少的开始发展3g。
事情在2007年发生转机,在这一年,苹果发布了iPhone1,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第二年发布iPhone 3G,正式引爆了移动终端对数据流量的诉求。之后,人们对上网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快,也就引发了全球3G建设的完善以及4G建设的一轮兴起。在这一轮建设中,由于中国三大运营商在2G建设上周期很长,而3G建设周期较短且除去联通外,3G的盈利较差,再加上国家政策上的导向,中国在4G建设上可谓时投入快速且成果显著,无论从建设速度、覆盖范围、质量等方面上,都大幅增长。遥想2009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还在讲3g建设,到了2年前,4G已经覆盖大街小巷了,而我们这两年也习惯了4G的网速。
无论在3G还是4G,此时用户对网络质量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强烈,续期也越来越高。而此时的网管数据量简直不要用巨大来形容,采集的数据变得多样,网络指标的种类定义的前期百怪、各种各样,不同运营商、不同国家由于地形、城市规划等原因,要求不尽相同,此时只是单机版的单个网规网优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一线作业工程师的需求。因而网规网优作业平台应运而生。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这一情况成为可能。
而在这两年,4G建设基本告一段落,而5G的发展建设据预测还要到2020年才会全面启动。而广大用户对网络的诉求肯定会变得越来越高,网络容量和性能如何调优,如果能够让运营商话费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服务,这也是网规网优工程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数据的全面性、可分析性、深度挖掘的意义、服务成本的降低等需求,也就是对网规网优工具的需求。
这也就需要更加海量的数据,依托当前火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加上广大工程师常年累月的对数据的归类和分析,才能打造出真正NB的工具产品。同时,云化和微服务化,也是我们必然要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