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泾川县,是位于甘肃东部的一个小县城,在这里,回、汉、满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彼此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我们共享着这里的山川之美,人文之美,泾河悠悠流淌,两岸风光旖旎,大云寺的庄严、王母宫的神秘,这些都是家乡各族人民共同传承和守护的精神家园。
在我的家乡,虽然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数的1%,但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亲如一家。我在家乡生活的这18年中,每逢佳节,我们共同欢庆,互相祝福,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一起上街看社火、看烟花。开斋节时,汉族朋友们纷纷为我们送上节日的祝福,我们也会为汉族同胞送去馓子等特色小吃,在家乡,我感受了汉族同胞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与关爱。
参加工作之后,我来到了利通区,这里回族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民族结构与我的家乡有所不同。在这里,我见过在古尔邦节给汉族邻居送油饼的回族阿姨,也见过许多对回族节日和习俗非常了解的汉族群众,这里有很多“石榴籽长廊”“石榴籽广场”,这里的各民族同胞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在这里,各族群众同饮黄河水,同为一家人。
无论是在我的家乡还是在利通区,我都看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当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对这里的民族团结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正确道路、历史经验、智慧结晶和行动指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中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肩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