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推文,标题很吸引人眼球叫做:中文大概已经死了。读罢全文,觉得作者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太激进。却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顺便说一句,刚想点进去看看文章,发现已经看不到了……
语言和思考的关系。北野武有一句名言:“当语言死亡的时候,思想也就死亡了。”维特根斯坦也曾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1984》里新话的推行就是对思想的斩草除根。词汇逐渐减少,意识的范围也逐渐缩小。思想也就凋零了。
口头禅、网络用语、字母缩写正在侵蚀我们的语言环境。今天坐在办公室,听到厕所门口的小学在打打闹闹,喊着:“你这个老六!”这个游戏黑话我前两周才刚才初三的学生那里了解,谁成想,二年级小朋友已经耳濡目染学会,并且运用自如。作文里,时常看到这样的表达:“xswl”“这样可以说是……”“我就被整不会了”等等这样似是而非的表达,学生逐渐搞不清,写文章和说话的区别,搞不清口头语和书面的区别。
古文的表达是简洁的,竹简制作可不容易,即使后来发明了纸张。笔墨纸砚也是稀缺品,不容易获取,所以我们对书面表达是很虔诚的,怀有敬畏之心,并且尽量简洁,你看古文中就有很多很多省略之处。
同时,这也是对语言文字的尊重。
我们的语言正在变得“懒惰”。去年开始,流行起了一个词“绝绝子”。一时间,我身边到处都是“绝绝子”。作业布置多了,学生说:“绝绝子”;考试考了好成绩也是绝绝子,考的不好,又是绝绝子。
这个词好像是放之四海皆可用。它可以表示震惊、表示喜悦、表示赞赏,也可以表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