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June
你会不会走路?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傻,谁还不会走路啊,这还是个问题吗。以前,我也如此认为,走路根本不是个事。
不过,最近因为运动拉伤了肌肉,导致走路困难,让我对走路注意起来。
不要把你的司空见惯,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走不了路,或者说走路不是一件容易事。比如,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残疾人,只能坐轮椅,或者需要借助义肢和拐杖才能走路。还有一些人因为身体疾病原因,也是没有办法正常走路的。甚至,能够走,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我们大多数人,因为每天走路,从来没有把走路当回事。我有个同学,30来岁年轻人,原来喜欢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从台阶上摔下来,骨折了,一个月不能走路,三个多月走路还不利索。他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好好走路。他的这个走路教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吸取。我们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走路看手机的低头族。
走路其实是一门学问,如何走得好看,走得省力,是有讲究的。有一位从事女性礼仪培训的人跟我介绍,她在日本留学期间,拜见了一位女士,一辈子专门研究走路,女性如何走路优雅,不累。而且,她还有一套力学和科学理论支撑。毫无疑问,她已经成为走路方面的专家。
中国古代学走路最著名的案例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此事的描述。
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走路还是一门礼仪。在古代,孩子一生要学两次“走路”。一次是一两岁时自然学会走路,另外一次则是到了入学年龄学走路礼仪。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其所编撰的《童蒙须知·语言步趋第二》中这样训诫孩子:“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其意思是,走路要从容、规范,通常情况下,不要手舞足蹈,更不宜慌慌忙忙,而要稳稳当当地走,即所谓“安步”。即使在家里,也不要一纵一跳的。只有一种情况可在家跑着走,就是有长辈喊你。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不会为了优美而去学习走路,但走路确实是一门有益健康的运动。
俗语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而且,每天散步30分钟,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它能帮助那些目前不运动,或很少运动,而又希望能参加一项既省时又省钱的常规运动的人。
在提倡全民运动的今天,微信号召每天走一万步。我认识的一位老媒体人,曾经立志,每天写一篇文章,走一万步,坚持一年时间。凡是能不坐车的情况,他都选择走路。他对我说,每天写一篇文章容易,但走一万步,真的难。因为有时候要出差,没有走路的时间,有时候下雨,没办法出门,这个时候,他只能在房间里面来回走踱步转圈。不管怎样,其走路的精神令人钦佩。
衷心地希望,能够走路的人,好好走路。
- End -
■ 编辑排版|Six,开心就好,开心就giao!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