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言寄墨
《优秀的绵羊》是美国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写的一本带有浓烈批判性思维特点的关于美国精英教育的一本书,作者本人在耶鲁大学担任10年英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读这本书最大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是个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典型,二十多年的岁月,十几年的时间都耗在了学校里,我自己也常会思考,一路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了研究生,我究竟学到了什么?剩下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我很遗憾没有在本科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如果我在大一的时候就能读到这本书,我想对我以后的选择影响会更巨大,但还好,遇到的时候并不是太晚,毕竟我还身在学校,我还在接受着教育!记得刚读研的时候我还写过:研究生就是本科延续,在本科阶段留下的遗憾一定要在研究生补回来!其实这里的遗憾更多的是学习上的,比如万恶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这些给简历加分的证书!现在回想,当初的目的就是单纯地能给简历加分,从来不想我是否真正学会运用了这门语言也不想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知识,只是单纯的为了简历而考证,为了考证而参加考试!我考得证书还是少的,因为我好多确实是我不想考,但是我好多同学都会考会计证、教师资格证这些压根跟本专业无关只是为了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多有条路而去考!考证也只是一个方面,但也充分说明了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一个普遍的心态:只是为了找工作!
说实话当初考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读研的目的也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当初我还天真的想着读个学硕再考个博士再来个博士后,然后留校任教升教授,后来发现真不是真爱,所以不要提早给自己设置什么职业规划之类的,因为当你没有真正了解到这个圈子的时候,你更多的是憧憬,意淫各种美好,却从来不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喜爱,我想在大学当老师也是因为听信社会上的偏言:老师工作量又少又稳定假期还长,多适合女孩子啊。女孩子怎么了,我爱干啥,我才去干啥,我可不想为了所谓的稳定工作量少假期长就干,我算是琢磨出来了,你干啥,想要干出个名堂来,都得拼尽十二分的努力,你以为老师轻松啊,大学老师要发表论文、要出教材还要备课讲课带学生,好不容易成个教授还得干项目啊出差啊,这些我可都是亲眼看着呢!即便是个小学老师不还得为那一群不省事的小娃娃操心操肺,稍微负点责任有点想法想变优秀的小学老师,也要耗心耗血的!所以我一直坚信米兰·昆德拉那句:生活就是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既然如此,何不把这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呢,反正一样累,做自己喜爱的事,累也累得满足。
想找好工作的目的从来都没有错,只是正在接受教育的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在大学里难道我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吗?大学教育教的只是我们那些过时的知识吗?本科时候有一个很有思想的史哲老师就大学生就业率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就很谴责学校就业率的比较,大学从来都不是为了让你就业的,让你更好就业的是技校!当时还一直想不明白,技校确实能给我们提供一门具体的技术,比如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蓝翔!可是我又不想学挖掘机,再说技校门槛那么低,体现不出来我高中时代优秀的水平啊!直到我现在读了《优秀的绵羊》才发现那老师是多么的有深度,不愧是我喜欢的史哲老师(他上课从不点名,但是逃他课的人很少),优秀的老师总是有人格魅力的!这话一点也不假,那些考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你们太辛苦了!
《优秀的绵羊》批判的更多的是美国如哈佛、耶鲁、常春藤盟校等这些我们这些草根可望不可即的顶着世界级光辉的名校下的精英教育(本科教育)!在此,我特别佩作者的质疑批判的精神!社会需要这样敢说敢思考又提出方案解决的人!虽然批的是美国教育但我却发现与现在中国的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自己总结了三个思考点,但是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我总结的这个三个点的思考,对每个人每个领域来说都会有些影响!
【关于学生】
书中第一部分更多的是说来自哈佛、耶鲁、常春藤盟校这些自带超优秀光环年轻人的焦虑,无可厚非,在我们眼里他们很优秀:智商情商都报表、专业才艺两不误!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很优秀,有着天生的自信与优越感,但是作者却在批判这些优秀绵羊们脆弱的内心,他们一路走过去,为了优秀而优秀,被社会、家庭、朋友等各方面期许的名利、财富、地位限制着自己,他们告诉自己:只许成功,没有失败。毕业后也无异会成为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财富、名利、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能获得,而且还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获得,但是从来没有追寻过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自己的追求!
优秀的绵羊大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的原因,比如虎妈的教育方式。上名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上名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为了有个好前途!可是好前途并不代表能有个好灵魂!就像好似光鲜体面收入多的工作不见得就能给你带来想要的快乐、幸福!书中有很多名校生自我的阐述,表明自己在这些名校里面并没有找到自我,更多的达到了别人的期许的成功,没有人告诉他们自己是谁、人的使命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是精英教育导致的后果,为社会培育大量的优秀员工!这也正是作者批判的地方,大学教育更应该教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挖掘自我形成独特的自己,找到自己所爱,并坚持下去!可是呢?学生并没有收获到这些,当然并不是全部的学生都是如此,但至少大部分是。我看到对优秀的绵羊的批判的时候,心中是有点小窃喜的,我一直觉得每个人,扒了皮褪了社会标签,剩下的才是你自己!看吧,在外人眼里这么优秀的人还不是照样有人生困惑!褪去你的名校光环你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而已!其实我们都一样,国内的学生更不会去思考自己,美国学生所经历的我们都在经历,但是我们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还一心二心地觉得国外教育好、名校教育好,其实最应该把自己教育好!找到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教师】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思想以启发,或者发现学生潜在的能量给予激发,因为只有这样思想的改变才会伴随学生一生,而不是那些过期的知识。大学里的上课完全不同于高中,老师传授的方式却一点没变,填鸭式!即使我到了研究生阶段也是如此!但是教师跟教师是不一样的!大师给学生上课,一般都能从心底对学生产生深刻撞击,他也讲授知识,但是却让学生学到了比知识更宝贵的东西!
作为深受填鸭式教育的我来说,我向来对教师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我也习惯了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听,你一下子让我感受圆桌讨论我还真不好意思!记得我去蹭外教的口语课的时候,小班授课,完全自由讨论,学生气氛也高,但是对于这种从来没感受过这种授课方式口语又不好的我来说,上的是极其别扭又倍觉新鲜刺激的!大家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说话却在无形成中撞击着思想的火花,语言上的交流也在潜移默化,这确实很棒。
书中提到教师的主要问题更多是教师的水平,集中矛盾在教授讲课影响科研水平,专注科研教学质量就会下降,这点在国内高校也很普遍,如果教授既讲课又搞科研肯定苦不堪言,讲课也不会太认真,但是普通的教师讲课动力又不足!所以说普通教师授课、教授授课以及讲课内容、形式等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教师更多的责任应该是去影响学生而不仅是传授知识。
【关于教育】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美国的教育很厉害,事实却是很厉害,至少在培养有名有利有地位的校友方面,但是书中作者反思的更多得是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教育更应该多元化培养,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成群的优秀的绵羊,在教育系统下应该有诗人、艺术家等个性独特的人!如果单单这样说精英教可能并不会觉得不好,毕竟,每个人都渴望名利、金钱、地位,美国的精英教育我们国内也一直在学,可是当作者从根上剖析了大学的运作模式、精英教育的由来的时候,至少我会很深刻的反思,教育没有培育出自我,教育培育的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机器人才!
前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B提出:“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我认为教育本应该就是一个更广泛的定义,但是大学教育却把它不断的窄化,当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只有上大学才是受教育的时候,大学都给予我们的教育却在大打折扣,但却看着那么光鲜亮丽!这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深刻反思的事情!
大学毕业一年,说实话,我真的忘记自己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了,因为我并没有用到这些知识,即使在实习工作的时候,也是跟学校学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一直记得有个老师讲过,大学里你最重要要学会的是质疑和思考!质疑、思考,我仅仅记住这四个字,却一直在影响我!当然读到这本《优秀的绵羊》的时候,我发现我一直是对的,我也发现,即使我不是名校我头顶没有光环,我也是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