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饭要对着西边吃,一个半夜不睡觉看星星,那个沙和尚也不是很正常,整体拼着那些破碗片唉声叹气”
最近上映的电影《悟空传》,在豆瓣上的评分是5.6。这远不是豆瓣上评分最低的电影,可这也远不是人们心中的悟空。
书里说:五百年,很多东西沉埋了,再过五万年,就不会有人记起,但它们还在,在记录着当年的光线与光线所照过的人。这本书是在千禧年出版的,这十几年,比起五万年,还不到一个零头。这本书,或者这不是一本书,当初读这本书的孩子们早已成年,这十几年来还不曾被忘记的,或许不是这本具象的书。被这群成年人所记住的是当年少年时读书的自己。而这个自己,何尝不是悟空呢?
不过,我们活的不够久,久不到五百年。
或许,这只猴子,被制片人、导演、演员以及帮手的我们,变成了那只只会圈钱,只会消费情怀的猴子。这只又真的是我们心中认为的那只意气风发挥舞着金箍的猴子吗?谁又知道,谁又敢保证,这不是又一个五百年的轮回。不过是,我们活的不够久,看不到这五百又五百年间变换的晚霞罢了。
我们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吐槽着电影,一边回忆悼念曾经的悟空。我们总是这样苛求,严于他人,宽于自己。看看自己,还是不是当年的一身桀骜不羁的想要上天入地的孩子?我们悼念的,怀念的,总是我们也触及不到的过去和将来。
为什么要让一个已无作为的人去看他少年时的理想?
我们已成“佛”,心里为什么总住着个“妖精”?
正因无所为,我们才应该看看年少时的自己。《悟空传》被这样“糟糕”的演绎,是不是也在提醒着我们,今何在,今已不在?我们愈怀念,愈想念,那只猴子愈会被永久的铭记。
《悟空传》的十五年版序中,今何在写了一段话。大意是说大学时代曾经指点江山、激昂笑骂的夜读磁带,现在若听来,也会令人感慨万千。十五年这般,遑论滔滔五百年。
突然想起《明朝那些事》的结语: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他说: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只猴子早点醒,早点醒。
二零一七年,是五百年中的哪一年呢?这只猴子是在这一年大闹天宫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吗?这只猴子是在这一年得道成佛被封为“斗战胜佛”的吗?还是这只猴子是在这一年被写进《悟空传》的书里。
又或许,最悲哀的是,它不过只是一只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