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爸妈又说起准备进城给侄女“做饭”的事情。所谓“做饭”,其实就是陪读,因为觉得孩子小,一个人住校不放心,怕跟的别的孩子学坏了,所以家长就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一边给孩子做饭,一边监督学习。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农村的中小学都被撤销了,全部集中到县城。我们村还算幸运,小学没被取消(因为刚新建的逸夫小学),但初中就没这么幸运了,原来设在隔壁村的辐射周边七八个村的初中,被撤销了。孩子们上初中必须到县城里,因为合并而形成的“五中”,师生有一万多人。如此庞大的学校,都快赶上大学的规模了,难怪家长们不放心。
侄女今年上初一,因为她舅舅家儿子也在上初中(初三),他奶奶(侄女姥姥)给做饭,侄女就跟姥姥和表哥一起住,一个老人把两个孩子都管了。但是表哥马上初中毕业了,今年秋天就得奶奶(我妈)去给做饭了。妈妈很是发愁,不仅是因为侄女这剩下两年的做饭的活,还因为小侄子今年秋天也要上小学了,哥嫂准备让侄子直接在城里的小学上学,不在村里上,跟侄女一起,这样,妈妈等于得在城里租房子住九年(侄子的小学六年加初中三年),这还是不算高中万一也要给做饭的三年。家里还有地要种,还有一家子要照应,这样一来家里就乱套了。妈妈已经六十岁了,等的九年做饭结束,就七十了。
这不是我们家的个例,村里基本都是这样的。一旦有孩子上初中,必然得有人去给做饭,要么是妈妈要么是奶奶(更多的是奶奶),更有部分孩子小学就开始了,孩子漫长的求学生涯,伴随着老人被折腾的晚年。
去年初中同学聚会,我的时间不对没赶上,看到同学们发的回学校的照片,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师学生都早已搬离,破败的学校,满目疮痍。今年再回去,学校旧址上已然建起了新楼,再难找到以前的影子。
最近几年关于学校整合的讨论也见到不少,直到我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身边朋友的孩子陆续进入学龄,加上自己哥哥家孩子的这番折腾,才有了深一点的体会。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农村的孩子家长可能更会这么想。我哥哥家还算条件不错,能供的起孩子在城里上学,大多数孩子还是在村里小学读书,虽然家长都抱怨学校的老师太差,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命。教育资源的平衡,真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