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的定价常常会影响到市场的开拓、公司的存亡。今天咱就来聊聊产品定价的方法。(老规矩:不想看我叨逼叨的,直接拉到文末看思维导图)
商客哪有真情在,多挣你5块是5块
做为一个吃货,咱就先从吃的聊起——煮过牛奶的都知道,牛奶煮过之后,表面会有一层奶油,这可是精华所在啊~相信一定有人喜欢先把这一层捞起来吃掉。定价也可以用类似的技巧,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早期,制定一个高价,榨取利润。就像从牛奶中撇取这层鲜美的奶油,所以这种方式就叫“撇脂定价法”。
苹果把撇脂定价法用得炉火纯青。每次新产品都会定一个让人肾疼的高价,来赚取丰厚的利润。这虽然会损失一部分价格敏感用户,但也会让一些“果粉”更加坚定,把苹果当成高端、拿着“倍儿有面儿”的身份标签。同时苹果还有另一个套路:推出新款后,老款立马降价。这么做一方面放宽了消费人群,另一方面又刺激忠实果粉赶紧换新机。
使用撇脂定价,可以在短期内补偿固定成本,并迅速获取盈利,让企业快速筹集资金,以快速扩充产能、放大营销力度,这对企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另外这种定价法也有利于树立品牌的高端形象。再有就是留有调整价格策略的余地。
撇脂定价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品牌声誉建立之前,过高的价位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不利于市场开拓。还有就是丰厚的利润,容易诱发仿制品竞争,尤其是在我大中华(你懂的)。
那什么条件下才能用撇脂定价呢?首先,得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愿意掏钱买“我乐意!”。其次,本身得有深厚的技术做“护城河”,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最后,还是得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来从各个角度补偿这个溢价。
人间自有真情在,能省一块是一块
看到这里,会发现很多企业还没到采用撇脂定价的时候。那么我们再来聊聊定价的另一极端——渗透定价法: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就将价格定得相对较低,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较低的定价,容易让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有了较高的销售额,又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同时微利也阻止了竞争者的进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价也会促进消费需求。
缺点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利润微薄,资金回笼慢;第二,难以树立企业高端形象。写到这里突然联想到瑞幸咖啡(原本规划没有这一案例的)——他的售价其实是属于极低的,但他不直接定低价,而是采用各种优惠来实现高定价低售价。同时又请来各路大咖为品牌做背书,既实现了渗透又保住了品牌高端形象(当然还有其他营销手段,就不在本文讨论了)。
渗透定价法适合初来乍到时使用,尤其是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更是推荐用此方法定价。当然,也不能一味低价,还是要控制好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低了才好用低价。
多买多便宜,少买少抽筋
价格往往会跟购买数量挂钩。购买一定数量之内,是一个价格;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是另一个价格。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阶梯定价法。
阶梯定价分为逐级而上和拾级而下两种。像水、电、煤气等政府稀缺资源、能源,就是逐级而上,用得越多价格越高。而市场上更多的是拾级而下的,比如电子元器件、健身课程等,每增加一定购买量,价格就降低一个档次,目的就是让你多买,再多买。
运用阶梯定价法得注意优惠金额要不等比,还有就是上限要保持吸引力。当然,也别一味降价,得有个度,边际成本得Hold得住。别等下人家过来:买越多单价越低是吧?那给我死命装,装到免费为止!那就懵逼了~
看人下菜,看风使舵
为适应市场变化,商家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也是需要灵活调整的,也就是动态定价法。
举个例子,某网约车平台,为了解决深夜用车无响应的问题,在夜间高峰期上浮里程单价。优化效果显著,这么一个小调整,直接让夜间时段的车辆供应增加了70%~80%,满足了2/3的缺口。司机有钱赚,用户有车坐。
价格高低,其实就看供需如何,所以要用好动态定价法就得好好观察实时需求。另外就是要分析用户的行为,活用价格歧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消费场景,给出不同的定价。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您说几块,就是几块
看到这里估计您已经烦死了,定个价咋那么麻烦。那咱就直接把定价权交到消费者手里吧——反向定价法。
有个订房软件是允许用户在输入筛选条件后,输入一个用户觉得可以接受的价格。一旦有酒店为了避免空房,接受了您的报价,那这单就成了。
这种定价法似乎比较少见,但实际上凡是有着库存压力,需要与时间赛跑的商家,都可以用这种定价方法。用这种方法,记得要把成交价格藏起来,别为了点小钱损害了品牌形象和门市价格。
噢了,逼逼完了,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