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生暴脾气?
不用说,是祖传的吧?!
我家也一样。
我小时候,记得爷爷老了不能走路了,他生气的时候,还会拿拐棍把屋里能够到的东西都敲碎。
我初中时候,有一次跟我爸赌气,躲自己屋里不开门。我爸拿斧头把门锁劈掉,拿棍子进去揍我。
我妈稍好一点,但是也会在做饭气不顺的时候,咬牙切齿地把手里的筷子撅折。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深感家庭就是战场。
在耳濡目染中,我顺理成章地也成了一个暴脾气。
谁对我发火,我就跟谁战斗。
然而,家族遗传,竟然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半年前的一天,5岁的儿子喊了我好几次,让我陪他玩。我很不耐烦,都敷衍地回答等一会,并且打算做自己的事情——把几个玻璃花瓶放到楼上去,没有把他的要求真的当回事。
儿子突然发作了,气的脸都憋红了,拿起一把扫帚当武器,怒吼着追上上楼的我,用扫帚对准我,竖眉瞪眼、怒气冲冲地拦住我的去路。
儿子小小年纪,已经完全得了暴脾气的真传。
我们对峙在台阶上。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
孩子的外婆自然知道,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为了防止她自己心脏受伤,她赶紧躲回屋里,眼不见心不烦,一边还伸着耳朵听动静。
然而,5分钟之后,我跟孩子拉着手有说有笑地下楼了。孩子外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说:“你咋给孩子哄住了?”
我回答:“我是孩子他妈,我哄不住谁能哄住。”
倒回到5分钟前。
当我看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拿着武器、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我,在第一时间,我觉得既悲伤又愤怒。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夺下扫帚、呵斥儿子。
我已经进入了战斗准备模式。
然而,就在一瞬间,有种感觉一闪而过。
我深呼气了一口气,稍作抽离,很快平静下来,并且开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孩子说话。
我:儿子,妈妈看见你拿扫帚对着我,你真的非常生气。
儿子不说话,但没有继续进攻。
我:妈妈没有陪你一起玩,让你很失望是吗?
儿子仍然保持着动作不说话。
我:你想要妈妈陪你一起玩,这样你能感觉到爱,是吗?
儿子放下了扫帚:对!他回答。眼泪在眼眶打转。
我:妈妈知道,妈妈没有及时回应你,让你难过了。妈妈也很想陪你玩,只是妈妈目前有个紧急的事情,需要把这些玻璃花瓶送到楼上去放个安全的地方,免得在下边一不小心打碎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儿子想了一下,“恐吓”我:你等着,不许动,我去送!
看来,儿子为了防止妈妈跑掉,想了个好主意。那我刚好乐得清闲。
我:这个是玻璃瓶子,要怎么放更安全呢?
儿子:放桌子里边。
他回答完,就小心翼翼地捧着东西撅着屁股上楼了。
等他下来,我给儿子了一个拥抱:谢谢你帮妈妈。
然后,我们就拉着手一起高兴地下楼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生气和对抗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因果顺承关系。
在生气之后、对抗之前,是可以呼吸一下,做出选择的。
是的,我们是可以选择的。选择带着共情沟通,还是暴力对抗。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我意识到,家长的情绪管理模式,会成为孩子效法的样板。
我暴躁,很可能儿子也暴躁,暴脾气会继续变成甩也甩不掉的"传家宝"。
我改变,很可能孩子也跟着改变,暴躁模式可能就此终止,从而打破家族遗传的魔咒。
我开始感谢那使我停下来的一瞬间。
在那个关键的时刻,曾经在心里学领域读的书、思考的话化作一根马缰绳,拉住了我情绪的烈马。
停顿带来平静,而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我的理智脑开始工作了,又可以有效沟通了。
没学心理学之前,我觉得负面情绪是坏情绪。但如今,我知道,负面情绪也是我内心正常的一部分,无所谓好坏。
需要做的只是看到、接纳并进行选择。
没有不可改变的暴脾气,除非你选择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