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老师,您好!我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可是总觉得想做的事情很多又都做不好,比如想下班后健身办了卡并没有去几次,报了好多网课也没听,报了摄影学习群才打了两次卡就放弃了,参加了读书社群一本书都没读完。请教老师,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呢,或者说如何让自己更自律些?
【雪莹老师的回答】
同学你好,你并不孤独!跟你分享下我最近的情况,坚持了将近90天日更写作,出差也没有断更,陪孩子过暑假也没有断更,然而就在上一周,没有任何原因,忽然想休息一下。
想到了《三体1》中汪淼因为视网膜不断闪现的倒计时而恐惧,另一位朋友劝他把纳米项目“停下来”试试的情景,停下来后果然恐怖的倒计时停止了。
我有两类问题:紧急的和重要的。紧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都不紧急。——艾森豪威尔
时间管理四象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对于一些人来说,需要让自己从琐事中聚焦到重要的事。而我相信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生命中哪些是重要的事,但问题是:“要事”太多怎么办?
拿我自己来说,除去工作、休息时间,业余时间主要的活动有:写作、社群活动、职业咨询、线上分享、健身。如果按时间四象限来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很重要又不紧急的。
问题是:每天只有24小时,我应该如何安排我的业余时间呢?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转化为另外几个小问题:
1、我每天的业余时间究竟有多少?
2、哪些是我“重要”的事?
3、时间有限情况下,不同的“要事”如何优先?
一、时间感知训练
如何训练投资的感觉?李笑来曾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在投资领域需要进行价值感知训练。
相类似,如果想管理时间,先感知时间。
比如《奇特的一生》中介绍的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什么事都记下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误差不超过5分钟,形成了一种时间感。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的到时间的流逝。
我自己实践的一种方法是艾力在《你一年的8760小时》提到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
一天共有24小时,除去睡眠的7小时,比如从6:00起床到23:00就寝,我们每天有17小时。把“半小时”等价于“一枚金币”,于是全天我们拥有34枚金币。每用掉半小时,就表示花掉一枚金币。就像“记账”一样,每天的最后,把“时间的开销”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
可以标记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
红色代表拖延的事(比如:刷微博、刷朋友圈、无意义的闲聊等等),
橘黄色:工作(比如:日常工作),
亮黄色:学习(比如:读书、参加培训等等)
绿色:放松的事(比如:睡觉、吃饭、听音乐等等)
浅蓝:运动(比如:健身、跑步、打扫家务等等)
紫色:琐事/被动的事(比如:接电话、处理非重要邮件、临时被通知开会等等)
深蓝:娱乐(比如:打游戏、看综艺、朋友聚会等等)
不记不知道,记录了之后才发现,即使我觉得业余时间觉得已经很满了,但是每天仍然有2-3个小时也就是4-6枚金币的空间可以优化。
当然,记录不是目的,时间感知训练起到“仪表盘”的作用,帮助我们感知时间,帮助我们复盘以调整方向。
二、何为“要事”
从我自己的实践来说,紧急的事不用区分重要还是不重要。
那么,重要的事实际上就是指时间管理四象限中的“重要不紧急”的象限。
1.从个人长期发展看,所谓的“要事”,是对自己职业发展、财富增长、个人成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等有重要影响的事。
2.所谓的重要、不重要,首先要有参照,有比较才有所谓的重要和不重要。
工作相对于业余就是要事。如果是工作时间,当然是公事是第一位的,只有闲暇之余再聊聊天看看文章之类的。
业余时间的要事,和你看中的价值观是紧密相关的,其实这里才是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的分水岭。
比如我的业余“要事”首先职业咨询和职场写作,与我的主业HR的专业性,三者是互相支持的。通过业余做职业咨询,间接提升面试、沟通、招聘的洞察力,通过写作,能够提高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树立个人影响力,主业HR积累的经验可以转化为咨询和写作的案例和理论。
3.“要事”和下一个目标直接相关。
比如我下个阶段是:1个月内减重**KG的目标,那么接下来1个月的锻炼和科学饮食就是我的“要事”。那么接下来的1个月就必须要保证必要的时间用于锻炼。
三、“要事”那么多,该如何排序呢?
所谓管理,隐藏的前提是:资源有限。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才谈得上管理,通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时间管理也是如此,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那么多,对自己长期发展的“要事“也那么多,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发挥最大的效用呢?
1、注意力在哪,收获就在哪。
我们总说,保护自己的注意力。其实注意力是最宝贵也是最廉价的,刷刷手机时间就过去了。问题是刷手机的时候在干什么?
比如做微商的朋友,那么混各种社群,增加好友,多和潜在客户联系,做好朋友圈营销,这就是她的注意力应该集中的地方。
那么如果是投资,比如投入精力在阅读财经文章,与投资圈朋友交流探讨,分析形势等,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地方。
所以,刷手机不一定在浪费时间,而是刷手机时注意力,是不是跟自己的“要事”相关。
2、探寻“要事”背后的怦然心动的意义。
别人是持续的自律,而你是间歇的自虐。自律和自虐的区别在于,那些靠热情和内在驱动的事,才容易坚持。
比如我组织社群活动来说,这个事费力费时还不赚钱,可是每月一次线下精品沙龙也不知不觉坚持了一年了,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的呢?我也是边做边思考,最近明确了它的终极意义:寻找财富自由之路的同路人。通过一期一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人,成长路上互相扶持,让自己加速成长,这就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意义。
3.确定自己的优先级,你不能什么都想要
如果几件要事不能全部去做,也不要焦虑。比如,我给我自己定的几条优先级:
(1)与长期成长相比,当下工作更重要
有一段时间,为了日更写作,工作的时间也在琢磨写作的事,觉察到工作有些心不在焉。后来意识到,工作时间,工作才是我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做事,不能因为业务的爱好而影响主业的发展。
(2)与影响别人相比,自己的成长更重要
因为日更写作,免不了关注阅读量和评论。简书的阅读量一般在100-300,也有几十的,曾经试着在头条发了两篇文章,推送了1000个人,只有不到20人打开阅读了。有的时候也心灰,但是想想,即使没有人阅读,写作本身也是对自己思维和表达的刻意练习,那么又何必在意有多少人看了呢?写作这件事,得先让自己爽,才有可能让别人也爽。
(3)与投入(过程)相比,产出(结果)更重要
很多要事虽然长期积累才能看到效果,但不意味着不需要设定目标。
就拿组织线下活动来说,成本主要一是场地成本,如果人不够,单价就要提高,来的人就少。二是时间成本,同样是付出一天休息时间,当然希望来的人多,效率就高。所以每次活动预告我都会定一个理想的人数和人数底线。如果报名人数低于底线,那就下次再开,节省的时间用于策划新的活动。
计算单位时间的产出比。
我希望业余付出的时间价值都是可衡量的。比如写作,除了简书的平台,还同步在一个区块链写作平台发布,发布文章获得奖励的代币,每个token我都想象为1RMB,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篇文章的价值。
再比如,每做一次职业咨询,咨询前准备1小时+咨询2小时+咨询报告1小时(还不算往返交通),一共5小时,咨询费除了参考市场定价以外,还会参考周末加班的时薪,一想到业余咨询比自己工作加班还更值钱,也更有动力提高咨询技术和服务水平了。
(4)如果觉得要事真的太多,适当停下来。
要事是马拉松,不是冲刺跑。疲倦的时候停下来,慢下来,给身心放个假,清空一下缓存,再出发会感觉更好。
欢迎添加微信好友,微信号AmandaDarling,从此你的朋友圈多了一位职业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