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二情书后我也捧起了《查令十字街84号》,像翻阅旧的书信,一页页翻阅起他们的过往,揣测着他们的关系,脑海里构思着每一封信件的故事。
翻开书,马上就被“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街十字路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带入到他们的故事:一位贫困潦倒却嗜书如命的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一家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
平淡如水,细腻如丝,这就是我的第一感受。一封封尘封多年的书信,仿佛还可见昔日写信人执笔凝思的神情。一开始旧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绅士儒雅的官话,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调皮诙谐的笔锋,无不诉说着那个年代英国和美国平凡人的生活。
细腻温暖的笔触和蕴含其中美好的真情,还有因书而结下的奇妙缘分,竟让我鼻头泛酸,眼中含泪,不胜唏嘘。我是夸张了些,或许也是因为自己许久以来,一直孤独行走在人生中的原因,心中的脆弱很容易在一个人的时候被温暖真实的情感激发。
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远隔重洋的海莲·汉芙和弗兰-克·德尔竟然真的可以通过几天甚至几个月一次的回信,建立起最美好纯真深厚的友情和信任。书信一通就是20年,从只是单纯的买书、寄书,到渐渐一些生活小事的倾诉;从两个人的通信到几个家庭、整个书店和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的通信;从单纯的文字交流,到友谊的物质补给和礼物赠送,一点一滴,写满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诚和人性中的善良。距离和时间,以等待的形式,使真情发酵,愈加香醇,弥久难忘。
书信年代的婉转纯真已过去,在这个电子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却总让我们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我迷茫,这样一个简单的谜题,肆无忌惮的充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怀念书信年代美丽的感情,怀念旧时光沉淀的对话。
海莲·汉芙几年前就一直说要去英国拜访他们,去英国追寻英国文学,可她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终究在弗兰克·德尔去世也没有踏上旅程。她说她亏欠查令十字街84号良多,她的遗憾恐怕也只有逝去的弗兰克·德尔可以理解。再美的梦在时间面前也不堪一击,或许当我们有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抓住时间的翅膀,这样,也许梦才不会被岁月抛弃。
当《查令十字街84号》被拍成《不二情书》后,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交往经历,再加上现代人对精神伴侣的向往,这个故事被披上了更多暧昧的光环。实际我并没有在书信中看到明确爱情的影子,或许从海莲·汉芙娇嗔戏骂中可见到她小女人的爱恋,或许从弗兰克·德尔沉稳温柔的字间可见他英国绅士的淡淡相惜。然而,我不愿将这些解释为爱情,我觉得不是世上所有男女之间的感情都要被冠上爱情的名号,我宁愿这是不可多得的友情。
或许海莲·汉芙没有去英国才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如果他们相见,也许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了。有时候,心存遗憾才更美,才更让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