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萦绕我脑海多年的不解之题: 中国人的信仰缺失并没有造成想象中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却依然活得充实自信笃定幸福,那么是什么样的无形东西在扮演着中国人信仰的角色?《又见平遥》给了我一个合情合理并能够接受的答案。
王潮歌导演的大型舞台情景剧《又见平遥》自四年前开演以来,已然成为了家乡平遥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又一张靓丽的名片。身为一个在外游学多年的平遥人,今日方才得以观赏。
曾经辉煌灿烂的晋商文明在十九世纪末达到了繁荣的鼎盛时期,而平遥无疑是晋商文明的主力军。《又见平遥》的主题故事自然而然地定格在了这样的大背景下。故事讲述一个古城票号赵东家为解救远在沙俄惨遭毒手的分号王掌柜的一脉单传(一个七岁的孩子),倾尽家产,舍命相救。七年以后,这个孩子安然返回,而赵东家以及随行护航的232名镖师却长眠在了漫长的征途中。
故事的主题已经非常明确: 晋商文化,“仗义”远比“盈利”重要,而德行才是经商的要义。故事结尾甚至用功利主义哲学讨论了这么做的惨烈代价和必要性,来更加突出“仗义”二字。
整个舞台剧虽以此故事为主线,随之带出的诸多关乎传统文化的细节刻画却成为了震撼人心的闪光点。从东家选妻,到镖师壮行,再到血脉寻根,最后以面食画龙点睛,每个片段都力图呈现深植于百姓心中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其实就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困扰我多年的疑惑: 是什么东西在扮演着中国人的信仰角色?那就是 祖宗的规矩。中国人,不信宗教,却依旧笃定有节,因为他们信的是 祖宗的规矩,代代传承,规行矩步。